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硅谷不看房子大员工多 非专业投资人爱合投-创投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53:0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证券时报记者 叶梦蝶硅谷被誉为创业者的天堂,按照硅谷门罗帕克市市长Ray Mueller的话来说,那里每一次呼吸都可能产生创意的火花。现在中美两地创业投资活动的交流逐渐频繁,据了解,在今年6月12位

证券时报记者 叶梦蝶

硅谷被誉为创业者的天堂,按照硅谷门罗帕克市市长Ray Mueller的话来说,那里每一次呼吸都可能产生创意的火花。现在中美两地创业投资活动的交流逐渐频繁,据了解,在今年6月12位硅谷市长联合访华后,国内的城市对硅谷的回访频率达到每个月两次之多。

此次Ray Mueller一行再次访华,将前往深圳、广州、北京等地考察,在深圳他们拜访了政府、大学、基金、孵化器和高新科技公司,对中国市场展现了浓厚的兴趣。此行Ray Mueller带着一众硅谷创业和投资精英来华,中美两地可能碰撞出什么样的新合作?他们将为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带来哪些经验?证券时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硅谷门罗帕克市市长Ray Mueller、硅谷著名Plug Play 孵化器基金管理合伙人Alireza Masour和美中硅谷协会会长王旸。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分别介绍一下门罗帕克市和孵化器Plug&Play,您此次来中国感受如何?

Ray Mueller:这次是我第二次来深圳,深圳的创新速度让我感受深刻。硅谷同样也是一个时时刻刻充满创新的地方,在硅谷我们有超过1500平方公里的创业园区,园区有超过2500名工作人员。事实上几乎全美国的创意总部都设在这里,非常有名的Facebook(脸谱公司)总部就在本市的东部海岸线。

硅谷创业园区的形成有一定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团队以及相关的研发都转移到了此地。之后创新成就了硅谷,虽然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镇,但是却完美地展现了一个生态园区。除了Facebook是我们园区成立的,苹果公司当时也是在我们创意园区当中的一个工作站成立的。整个城市虽然只有3万人,但2013年硅谷的创业经济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

Alireza Masour:我们的孵化器一共投资了207家企业,在获得孵化器投资后,这些公司后续融资总额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同时我们在全球多地都有自己的办事机构,比如加拿大墨西哥德国、中国。我们的投资基金主要专注于早期投资,其中70%的资金投资于种子阶段,20%在天使阶段,10%在A轮阶段。一般的投资额在2500美元到5万美元,每年的退出回报约5亿美元。

每年我们会从我们全球各地的办公室收到大约3000份进入孵化器的申请书,其中只有1%能入驻孵化器获得投资。我个人在过去6年大概看过1.9万份计划书,个人面对面交流过的创业公司有4500家。

我们的孵化器案例包括Google、Paypal、Dropbox,其中Dropbox最近估值100亿美元;将要上市的P2P公司lending club,起初在我们孵化器的时候,他们只有3个人,现在将要上市融5亿美元。

证券时报记者:将初创企业从硅谷带到中国,或是带动中国企业去硅谷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美中硅谷协会会长王旸: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发展,主要是企业对中国市场感兴趣,因为中国市场很有吸引力。这类创业者一般都有留学背景,回到中国之后语言和文化都没有障碍,他们回到中国来寻求的不完全是钱的支持,而是可以带来市场附加价值的资源,所以他们寻找的投资人,往往是已经拥有中国市场的企业。

最近这些年我们帮了很多的中国企业到硅谷发展,他们到了美国之后往往和我讲,哪个企业房子很大,员工很多,我说硅谷根本不看这个,而是看无形的品牌、专利、软件的价值。我们会帮助中国这些企业适应硅谷的生态环境、帮助他们寻找合作目标。

今年6月我们组织12个市长访问中国,这个相当于创造了硅谷的历史,因为在硅谷历史上,从来没有10个以上的市长出访。我们也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成绩:一是这12个市长以前互相也不熟悉,回来之后他们自己成立了一个圈子,加速了硅谷城市之间的合作;二是通过这次访问,硅谷的城市和中国各地签了很多友好城市之类的备忘录,随之产生了很多回访,并且这些回访保持着高频率和针对性,带动了中国企业家去硅谷寻找机遇。

证券时报记者:硅谷的发展能给国内建设创业园区带来怎样的启示?

Ray Mueller:根据硅谷过去的经验,能否建立一个好的创业园区,我能够提供五点经验:一,园区是否能集中大量直接的学术人才,创新是否真的有创造性意义;二,要有资本的力量接触,尽管现在中国的创业园区看起来似乎不缺钱,但是也要想想没钱了怎么办;三,怎么来使用土地的问题。比如在门罗帕克市东边有大公司Facebook,在交通方面就要考虑怎么让员工方便上班,还要考虑便于一些相关行业的公司和Facebook交流。我们准备将一个生物技术园区放在Facebook的大楼旁边,因为我们预测十年内,生物技术和社交产品将会有相互的融合;四,努力提升园区的生活质量,人们更有潜力创造出好的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园区生活成本上升的问题;五,最后一点很独特,也是硅谷最核心也是最公开的秘密——要有不害怕失败的决心。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美国和中国都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比如股权众筹如何看待?美国的天使投资十分活跃,这些天使投资人士怎样开展投资活动的?

Ray Mueller:我认为这类在线众筹出现是一个很有积极意义的趋势,众筹发生之前,硅谷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投资人。如果你创业了,决定你能拿到钱的因素在于你能不能找到和打动投资人,这完全由投资人说了算。而现在市场说的话也将起重要作用,也就是众筹使得投资更加市场化,很多的创业者在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之后,就很容易拿到融资,而不一定受限于投资机构或投资人,包括Kickstarter上众筹的例子就是这样。

现在在线的融资平台出来后,不仅对创业者是好事,对投资人也是好事。投资人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做投资,现在每个人都能做投资人。但不要误解我的意思,从那些在专业领域有资源有经验的投资人处得到融资,带来的价值依旧很大,因为这些人带给你的不只是钱,还能带领你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对于政府来说,在线众筹带来了很好的氛围,整个创业投资市场有更多人参与,也更加开放。

Alireza Masour:在美国做天使投资有相关法律规范,美国政府规定必须是有一定财力的人才能做天使投资。为此美国制定了乔布斯法案,规定必须年收入30万美元之上才可以当合格投资人,而年收入则通过个人年底的缴税金额来确定。

此外,在美国,非专业的天使投资人总是会跟着熟人一起投资,事实上投资很简单,难的是怎么做对的投资。如果有他们认识的人曾在这个地区开了公司,他们就会跟着这个人一起投资,我们叫合投。合投的含义是,我喜欢你的公司,我会投几十万到100万美元的资金给你,然后其他的投资者也能来一起合作投资。

股权众筹现在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发展顺利,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投资文化和方式,我觉得它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同时创业者去融资并不只是为了拿到钱,而是拿到“智慧的钱”,这个钱能带给他们建议和资源。我个人认为,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必须有面对面的交流,所以股权众筹的最终的走向还有待观察。

证券时报记者:此次硅谷团队到中国访问有什么新的成果?

美中硅谷协会会长王旸:未来我们希望在深圳和硅谷之间,实现信息、资本和人才的有序流动,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正在搭建深圳龙岗和硅谷之间的“硅谷直通车”的平台。直通车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两地的视频会议,一边把美国的专家、斯坦福大学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一边在深圳把对资本有需求的企业家集中在一起。

与此同时,北京和硅谷之间正在进行一轮对创业者为期九周的培训,接下来会尝试把这个经验推广到深圳。此外,我们在深圳和硅谷两地都设立了基金,首先是硅谷有很多很好的项目来中国,这笔资金可以帮助这些项目落地;而硅谷那边的基金也会在硅谷投资一批很有创造性的企业,然后孵化一段时间,带到深圳来加速,深圳这边相应的基金可以继续帮助企业加速。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