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发行巨灾债券 加快建立中国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47:18]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二十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社会对巨灾风险防范的需求愈加迫切。发行巨灾债券,将巨灾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予以分散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式。建立巨灾风险防范体系之意义我国是巨灾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国家

近二十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社会对巨灾风险防范的需求愈加迫切。发行巨灾债券,将巨灾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予以分散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式。

建立巨灾风险防范体系之意义

我国是巨灾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国家,近年来,大面积干旱、暴风雪、超强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因此造成的损失程度,均呈上升趋势。然而,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目前主要采用以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配合的国家财政救济为主和社会捐助为辅的事后补偿模式。以政府救助为主导的模式加重了财政负担、增大了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容易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财政资源的分配不公,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灾害救助工作也难以及时到位,损失补偿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对社会捐助方式的过分依赖,则不仅会将受益人事前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事后转嫁给他人,导致各方利益和责任的模糊,而且捐助金额存在不确定性,并不能作为巨灾风险防范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与之相比,商业保险具有独特的保障功能和资金优势,既可作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也是一种社会互助和管理机制。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在参与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由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只能被迫选择自留。目前对巨灾保险产品的供应量和损失的补偿水平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水平。

从国际范围来看,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地域面积较小的国家可能在一到两年内建立初步的巨灾保险制度框架,但像中国这样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则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考虑到制度本身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完善,那将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巨灾风险事件具有极端性,不发生则已,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后果。为此,保险公司在与投保人签订巨灾保险合同后,一般会通过分保方式,将风险在国内再保险市场上分散,甚至通过国际分保的方式,在全球再保险市场上分散。但这种传统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保险业的巨灾风险暴露问题。巨灾债券的出现,将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连接起来,通过资本市场转移分散巨灾风险,大大增强了保险业的承保能力,提高了救灾资金的运用效率,为损失补偿提供了稳定的财务来源。

首先,可有效地将发行方和投资者的利益联系起来。在发行方角度,能有效运用资本市场分担巨灾发生后发行方遭受的重大损失;在投资者角度,由于巨灾债券的收益与一般债券、股票收益的相关系数很低,投资巨灾债券有利于分散投资组合风险,且巨灾债券票息率较高,能够吸引投资者参与。

其次,引入资本市场力量,可协助巨灾保险的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更好地找到利益平衡点。再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能够以优惠的条件大规模吸引潜在客户投保,从而更好地促进巨灾保险事业发展。

最后,虽然我国巨灾再保险费来源不足,但财政和社会捐助体系每年为重大灾害投入庞大的救助资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以此为支撑发行巨灾债券,变事后财政义务和社会自发意识为事前制度性安排,促进巨灾风险防范体系的迅速建立。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