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2日,央行公开市场招标发行80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规模较上周的450亿元环比增加近八成,较再前一周的100亿元大增7倍,创近4个月新高。本周一,即7月19日,央行还发行了一年期央票450亿元。因本周到期资金量仅为940亿元,若不考虑91天期正回购操作,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将实现净回笼310亿元,为9周来的首次净回笼。国信证券债券分析师刘子宁称,接下来的三周,由于央票到期量均低于1000亿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能会继续净回笼。这是否是流动性宽松后的拐点
5连阳!今年以来,市场还未出现过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反弹,但在7月中下旬出现。从7月16日至7月22日,上证指数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区间涨幅6.12%,这5个交易日,A股平均日成交量达到了1664亿元——熟悉的数字,不同的内涵。
触发A股的反弹有太多的缘由,但近期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了富裕的流动性,而这是市场可以选择上行的最直接原因。
然而,7月22日,央行公开市场招标发行80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规模较上周的450亿元环比增加近八成,较再前一周的100亿元大增7倍,创近4个月新高。本周一,即7月19日,央行还发行了一年期央票450亿元。因本周到期资金量仅为940亿元,若不考虑91天期正回购操作,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将实现净回笼310亿元,为9周来的首次净回笼。
国信证券债券分析师刘子宁称,接下来的三周,由于央票到期量均低于1000亿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能会继续净回笼。
这是否是流动性宽松后的拐点?
一个月的时滞
央行公开市场的操作往往是货币政策方向性的一个指标。
根据Wind统计,从今年2月22日开始,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一直呈现出从紧的迹象,直至5月23日,净回笼资金量高达1.02万亿元。
从5月24日起的那一周,央行公开市场的票据操作呈现回笼量大于发行量的景象,即货币资金净投放,并且持续8周,平均每周净投放货币量接近1200亿元,8周合计高达9570亿元。
回到A股,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量5周后,即7月初,A股触底回升,成交量亦开始放大。市场的反弹和央行公开市场货币政策开始宽松约1个月的时滞。
历史上看,A股的走势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滞大约在1个月。比如2007年12月,央行开始在公开市场回笼货币,次年1月中下旬,A股开始下跌;2008年10月份,央行暂停一年期央票发行,月末已经出现货币的净投放,次月市场见底反弹。
然而在连续8周净投放之后,央票的发行开始大于回笼,货币量出现收缩。国信证券债券分析师刘子宁称,本周只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的开始。未来三周,央票到期量分别是860亿元、580亿元、92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各期央票发行量超过1000亿元,银行可用以贷款的资金量就会减少。过去两周,央行票据发行平均每周为1825亿元。
如果参考历史的时滞周期,A股调整可能在8月下旬之后。
但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光大银行上市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短期流动性情况较为乐观。
先说保险,上半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金额为4.17万亿元,其中,投资基金、股票、股权等权益类投资占比15.1%。而保监会规定这一比例可以达到20%,如此一来保险资金有2000亿元的资金有入市的可能性。
再看基金,若按契约股票投资平均仓位85%计算,偏股基金目前可投资股票的资金约10518.78亿元;若按二季度末最新平均仓位72.43%计算,偏股型基金已入市的资金规模约8963.24亿元,可入市的资金规模约1555.54亿元。可见主要投资机构的弹药较为充分。
而许多迹象表明,这两大机构都在加仓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