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确定和持续通胀预期致调控两难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通胀预期,另一边是我国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注定要在两难中抉择。
在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二季度例会上,央行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落实“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不过,会议也强调,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会议强调,下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同时,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会议指出,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但目前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态势已有所显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相对于今年一季度11.7%的高增长,要做好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下降2到3个百分点的心理准备和政策准备”。经济增速放缓趋势使得年内加息预期渐行渐远。
而另一方面,节节攀升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示着通胀预期正在不断升温,5月份CPI已突破3%的警戒线,实际负利率情形进一步恶化。而经历了上半年三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后,继续上调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扑朔迷离的经济变数,使得我国货币调控政策驾驭难度系数陡增。
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控走向,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国中日前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仍是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行政性贷款规模限制不是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根本办法,而应以市场化调控手段来解决,应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适时启动利率政策,科学调节市场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