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外汇储备委托贷款的神秘面纱
晨哨网分析师 陈晓奕/撰文
随着中企海外投资并购总额的持续上升,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外汇储备委托贷款”作为一种特殊的外汇贷款,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市面上关于其的公开信息很少,它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中国外汇储备超高及国家政策上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具备低廉的资金成本并创新了外储运用方式。外汇储备委托贷款运作机制是什么?目前总规模有多大?目前有哪些银行拥有发放此类贷款的资格?晨哨网一一为您揭晓。
一、外储委托贷款的定义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
而外汇贷款顾名思义,是商业银行以外币为计算单位向企业发放的贷款。
外汇储备委托贷款(简称“外储委托贷款”)作为委托贷款的一种,委托人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管局”)。外管局委托商业银行将前者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以外汇贷款的形式借贷给需要用汇的企业。此处,外管局满足一般委托贷款委托人的上述所有条件。通常,需要用汇的企业将外汇用于贸易结算或境外投资。
委托贷款属于表外业务,被委托的商业银行只收取佣金即代理费,作为中间业务收入。对于并不具备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等商业银行风控能力的外管局,贷款风险管控只能依赖被委托的商业银行。
二、外储委托贷款的被委托银行
2010年5月,外管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由此国开行成为首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商业银行,因此具备商业银行放贷职能)签署第一个外储委托贷款协议。国开行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外储委托贷款(被委托)银行。据媒体报道,2013年1月,国开行内部人士曾表示,截至当时国开行约2500亿美元的外汇贷款余额中超过三分之二来源于外管局有偿提供的资金。
在与国开行合作之后,外储委托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展,外管局此后陆续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乃至一些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展开类似合作,操作模式也不断调整。然而公开披露的与外管局合作开展外储委托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资料甚少。截至目前,晨哨网获悉的有资格开展此类业务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和上海银行等。
三、外储委托贷款的利率和总规模
从公开报道看,外管局给各家银行的利率和金额,一事一议。
据媒体报道,外储委托贷款分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银行收取10个基点左右的管理费。
同样,关于外储委托贷款的平均利率鲜有披露,仅有公开资料披露个别案例。例如,某“中字头”国企通过中行从外管局获得的一笔贷款利率是3.6%,外管局获得3.5%的收益,中行仅获取0.1%的收益。而某大型石油企业曾获取的一笔外储贷款综合成本大约是4%。汇丰银行最新披露的1年期美元贷款基准利率是4%。
根据央行7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932.13亿美元。其中,目前划到外储委托贷款的余额总量有多少,对外界来说一直是个谜。有媒体去年1月曾报道,业内人士称总规模或有几千亿美元。也有报道提到同一时期单国开行的外储委托贷款余额就达1700亿美元左右。国开行如今仍是外储委托贷款的最主要被委托人。
本栏目由晨哨网独家供稿,更多更新内容请登录
www.morningwhist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