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交易所信用债调整压力增大 资金支持趋弱-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35:3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在日均成交持续攀升3个月后,上证企债指数6月至今日均成交仅4.7亿元,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同时涨幅亦明显收窄,缩量上涨特征显著,反映投资者谨慎情绪主导市场。从交易所高收益信用债代表券08新湖

在日均成交持续攀升3个月后,上证企债指数6月至今日均成交仅4.7亿元,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同时涨幅亦明显收窄,缩量上涨特征显著,反映投资者谨慎情绪主导市场。从交易所高收益信用债代表券08新湖债(122009行情,资料)(122009行情,资料)表现看,4月以来成交持续萎缩,6月至今日均成交不足700万元,创出上市以来新低,说明市场观望情绪极为浓厚,未来将面临方向性的选择。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跨市场机构风险偏好回落 重回购现券加速资金分流

基金保险为代表的跨市场机构是交易所信用债的主要配置需求来源。以基金为例,从基金月度新增托管量与交易所高收益信用债走势看,2009年1月以来,两者呈现较为持续的负相关性,即基金新增债券托管量的上升伴随着高收益信用债收益率的走低,基金的交易性需求对交易所高收益信用债持续走强构成重要支撑。

6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大幅飙升,吸引基金、保险等跨市场机构转变配置风格,即不同程度地加大回购市场上的资金融出力度,而放缓了现券增持力度,甚至开始减持现券。

2010年2月以来基金,债券托管量连续上升4个月,4月与5月更出现了持续加速增仓,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至今基金虽然延续了在债券市场净买入的风格,但日均净买入规模仅5.4亿元,不足5月规模的一半,这预示着基金未来对债券的增仓可能放缓。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基金已连续两个月在回购市场上净融出资金, 且力度持续增强,6月日均净融出187.7亿,为5月规模的3.8倍。

2010年5月,保险机构日均净融出78.2亿元,6月虽然回复了净融入资金的常态,但日均净融入规模不足6亿元,显著低于以往平均逾100亿元的水平,反映当前资金融出力度依然显著高于以往,现券市场上,6月至今,保险公司日均净卖出1.62亿元,规模创2010年1月以来新高。虽然6月初有消息称保监会再度放宽保险资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大无担保债券比例上限(由15%提高至20%),有担保债券信用评级要求由AA降至A,但是从保险机构近期动向看,其对现券的实际配置力度可能低于预期。

在货币市场利率高居不下的背景下,跨市场机构在回购市场加大融出资金力度,在现券市场上减小增持力度,反映了其对于现券市场的谨慎预期,资金面总体趋紧与近期沪水务、广纸债暂停上市和新黄浦(600638,股吧)关联交易违规等事件引发的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合力,推动跨市场机构风险偏好持续回落,我们预计这类机构未来对交易所信用债的资金支持将逐步减弱。

新股上市涨幅或见底回升 构成潜在资金分流

一方面,2009年7月IPO重启以来的数据显示,新股发行当周PE(发行前)均值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涨幅均值呈显著负相关(r=-0.62),与新股上市最新涨幅均值亦呈现负相关(r=-0.3),即新股发行估值水平的回落往往领先于新股涨幅的扩大,而这一特征在新股上市首日更为明显。从已上市的新股表现看,4月30日当周发行的新股PE(发行前)均值创出52倍的13周新高,随后震荡回落至6月4日当周的40.025,接近40倍的历史中值水平,未来仍有回落空间,如果考虑近期中小板与创业板二级市场表现的持续低迷,PE(发行前)甚至可能加速回落,而PE的下降态势将对未来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扩大构成支撑。

2009年7月IPO重启以来的数据显示,新股与交易所信用债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股债跷板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收盘涨幅与上证企债指数涨幅呈明显负相关(r=-0.46),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见底回升的可能性增大,上证企债指数将面临日益明显的压制。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