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地方贷款“解包”浮现问题 政府债务善后陷两难-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34:3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热点]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吴晓灵:对部分地方政府高债务率问题不必过虑

专家齐聚谈2010年下半年如何在债市中打赢

本报记者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的调查发现,随着平台贷款“解包”工作的深入,项目“一女多嫁”(超额授信)、短贷长用、资本金落实不到位、挪用信贷资金等问题浮出水面。伴随其中的,又是相关各方的利益博弈,“还原”工作的前景不容乐观。

潘多拉魔盒终于打开。

6月底,各行将结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下称“平台贷款”)“解包还原”工作的自查部分。换言之,“包”已解,下一步的工作将是“还原”。

此前,多家上市银行纷纷表示,“解包”结果良好,大部分平台贷款合法合规,有现金流、有抵押。但多位经历“解包”工作的知情人士透露,“包”里的问题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甚至有少部分“包”(如打捆贷款)无法打开。

本报记者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的调查发现,随着平台贷款“解包”工作的深入,项目“一女多嫁”(超额授信)、短贷长用、资本金落实不到位、挪用信贷资金等问题浮出水面。伴随其中的,又是相关各方的利益博弈,“还原”工作的前景不容乐观。

知情人士称,尤其是“解包”中发现的违规贷款,如果严格落实“还原”,就涉及到退出问题,但参贷银行的联手“退出”,又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一家大行人士透露,在南方某省,尚无发生平台贷款“退出”的案例。个中的多方角力,可见一斑。

当前,困难、矛盾的所有出口都集中到一个问题之上,即政府资金链紧张。

由于平台贷款的“休克疗法”,地方政府平台企业的融资运转效率下降,政府资金链深度承压。主要表现为项目建设的进度放慢,甚至有些项目暂缓开工;拖欠建设单位工程款的现象有所增加;政信合作、委托贷款,以及掩藏于BT(建设-移交)模式下的曲线融资时有发生,如此等等。

长三角一位大行分行人士直言,政府融资平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贷款如何运转起来,因为如果平台贷款不能保持一定的增量,那些本身没有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将难以消化付息压力。而目前平台贷款只能维持存量水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还原”工作开展之前,国务院适时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19号文”),给出了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规范平台公司和加强平台贷款管理的路线图。

一位长期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学者认为,“19号文”的出发点是公共财政的回归。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逻辑起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回归公共财政。唯有如此,地方政府通过大量举债发展经济、参与经济活动的原始冲动才能得到有效抑制,债务规模才不至于发展到失控的地步,民间资本才有入场的空间。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