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银行业关注类贷款高达1.5万亿 已连续3季度上升-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34:2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连续三季度上升 1.5万亿 关注类贷款“劣变”隐忧 插图/刘飞银监会要求银行提高五级分类准确性,加大拨备计提和损失类贷款核销力度记者 聂伟柱 发自北京456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或许仅是中国银行业资产

连续三季度上升 1.5万亿关注类贷款“劣变”隐忧
连续三季度上升 1.5万亿 关注类贷款“劣变”隐忧 插图/刘飞

银监会要求银行提高五级分类准确性,加大拨备计提和损失类贷款核销力度

记者 聂伟柱 发自北京

456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或许仅是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隐忧的冰山一角。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与不良贷款一样,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也已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所谓关注类贷款,是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中间的一类贷款,如其发生“劣变”,将成为不良贷款,进而冲击银行资产质量。像逾期贷款一样,关注类贷款的增加,也往往被视为资产质量异动的预警。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规模达1.32万亿元。这一数字远大于456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但若考虑到1.46万亿关注类贷款的劣变可能,过万亿拨备的威能将被大大稀释。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应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监管层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要求银行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防止出现不良贷款考核压力导致分类不实的情况;另一方面督促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和损失类贷款核销力度,积极应对贷款风险暴露。

关注类贷款防“劣变”

本报独家获悉,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1.46万亿,已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根据贷款五级分类原则,商业银行需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而所谓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也即是说可能劣变为不良贷款。

其实这种银行业关注类贷款的上升,在目前已经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的银行中也能窥见一斑。以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为例,截至二季度末,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达到133亿元,与上年年末相比增长了27.76%。

此前的8月15日,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较一季度增加了182亿元,且增加值较上一季度有所扩大。

事实上,这已经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出现在所有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即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银行等各类商业银行,其不良贷款余额均在上升。

具体来看,二季度,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加26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加49亿元,城商行增加44亿元,农商行增加52亿元,外资银行增加10亿元。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外部环境趋紧、我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部分行业、企业必然出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银行的风险管控不到位,必然导致信用风险不断上升和加速暴露。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