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资金紧张局面或不会深度蔓延-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31:5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连日来,市场流动性趋紧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5月27日,反映资金面松紧程度的短端资金利率继续大幅上升,SHIBOR利率、回购利率、拆借利率无不全线上扬。若不考虑春节因素,隔夜、7天期等品种利率水平已创下

连日来,市场流动性趋紧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5月27日,反映资金面松紧程度的短端资金利率继续大幅上升,SHIBOR利率、回购利率、拆借利率无不全线上扬。若不考虑春节因素,隔夜、7天期等品种利率水平已创下年内新高。是什么造成了当前资金异常紧张的局面?未来资金面状况又会如何演变呢?

对于本轮资金旱情的成因,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一方面,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趋紧是整体性的,这可以从金融机构超储率的下降得到印证。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1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由2009年底的3.13%降至1.96%。

应该说,流动性的整体趋紧,是货币紧缩调控政策累积效应的最终显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后,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策叠加的结果,是货币供应急剧扩张,M2增速一度升至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资金面处于极度宽松状态,进而通胀隐忧渐起。为了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从异常宽松回到适度宽松,今年以来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统计显示,今年年初至4月底,央行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回笼资金约6000亿元,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5820亿元,加上新增财政存款导致回笼5863亿元,对冲完10341亿元的外汇占款后,累计净回笼基础货币逾7000亿元。此外,管理层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行限制,使其派生存款能力下降。

紧缩调控的效果很显著,M2增速已于今年4月份回落至21.48%的水平。与此同时,代表金融机构可运用资金能力的超储率也在3月底降至1.96%的历史次低点,其中中资大型金融机构的超储率低至1.43%。而5月10日第三次上调法储率之后,估计金融机构超储率已低至1.5%左右,大行超储率更是低至1%以下。也正是因此,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自5月10日前后开始持续上扬,可以说,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资金面紧张局面爆发的导火索。

另一方面,本次流动性紧张有着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即资金面整体趋紧,但债券市场资金面仍相对宽松;债券短端资金吃紧而中长端配置资金相对充裕,收益率曲线呈现明显的“短升长降”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究其缘由,一是,信贷渠道不畅导致银行资金“弃贷从债”。目前金融机构贷存比仍在70%以下,显示银行信贷投放并未明显放大。这可能是管理层限贷的结果,但也可能有实体经济活力下降、信贷需求下滑的因素。二是,银行在资金总规模减少的情况下,尽量将资金向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品种集中,将完成投资目标收益率作为优先的考虑,因而出现了“弃短从长”的配置策略。三是,随着国家祭出房地产调控组合拳,加上欧债危机阴云不散,机构普遍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会出现下滑,通胀预期、加息预期也随之削弱甚至消失。在此背景下,配置中长债的绝对收益价值显现。随着“弃短从长”行情深入,短端收益率也就一路攀升。

从上述资金面紧张的成因来看,结合未来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可能的取向,笔者认为,当前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不会深度蔓延。

首先,从经济形势来看,地产调控拖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欧债危机影响难消,均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不利。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实施之前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似乎已经有些不合时宜。

其次,从基础货币投放角度来看,我国基础货币增速主要由外汇占款决定,近期欧债危机导致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加上避险情绪上升使大量资金流回美元资产,可能意味着部分的“热钱”流出,进而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加上财政存款还将继续增加,如果还以之前的回笼力度进行对冲,难免有“过度”之嫌。而就公开市场来说,6、7月份每月到期资金量超过7000亿元,只需在央票发行量上做出适当控制,就能为资金面注入足够的流动性。

第三,目前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已经降至09年中期以来的低位水平,随着短升长降行情的继续,二者利差缩窄到一定程度,中长债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而短端利率上升的动力也将随之消失。

本周四央行在公开市场仅发行了50亿元3月期央票。虽然这其中可能有3月期央票利率倒挂仍然严重,商业银行需求不足的原因,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央行有意顺水推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缓解近期资金面紧张的可能,毕竟央行并未像有些机构曾预期的那样,为保持回笼力度而将3年期央票发行频率改为每周一次。总之,我们相信,一旦央行有意将之前的调控力度做出调整,将完全有能力在很快的时间内使资金面恢复到适度宽松的局面,因而目前资金面出现的短期紧张局面不会深度蔓延。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