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产的阴霾与国36条的曙光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关于上海市政府正在操作房产税,以及发改委正在酝酿更严厉楼市调控政策的新闻,使得由地产调控引发对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仍处于继续爆发的阶段中。
同时,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的国内需求出现放缓,也在客观事实层面加剧了市场的上述悲观预期。结合宏观研究组的观点,我们认为国内需求放缓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库存补充需求的消退;未来随着这个趋势的延续,以及房地产政策短期形成的集中冲击,投资需求将拖累总需求继续下降。
至此,延着悲观的预期假设,中国经济增速似乎已毫无理由站在如此高的平台之上了。但我们认为5月1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彰显了政府一张一弛的政策之道;如果有更具魄力的实施细则,那么在中期之内民间投资的开启将可以对冲掉房地产政策的影响。
综合来看,在房地产政策的冲击蔓延,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向自身的均值修正背景下,国内经济在短期之内面临的压力较大;但展望中期,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对经济悲观的预期存在超调成分,考虑到地产政策减弱、消费维持强劲以及民间投资启动等因素的发展我们不宜过于悲观,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尚可控。
2、避险资金的介入及深度
上期周报中我们已经指出了这点,并且市场参与者对此的分歧不大。在此,一方面我们希望补充一些托管量层面的数据以反映资金的避险;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衡量和密切跟踪避险资金介入债券市场的深度。
首先,4月份基金债券托管量新增规模为832亿元。纵向比较来看,这个数据是2009年以来月度最高值,大体与2008年三季度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月新增规模相当;横向比较来看,一方面,在剔除央票资产后,基金的新增规模要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另一方面,基金的债券资产中主要配置品种为央票和金融债。
其次,从基金参与债券市场深度的角度来看,通过考察基金债券资产托管量、债券和货币基金净值,以及全部基金净值和债券资产规模三组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经历了4月份基金的集中配置之后,基金投资者增持债券资产的空间收窄很多,中性估计约500-600亿元。
3、利率产品收益率曲线判断
短期之内宏观经济层面支持风险溢价变化的因素没有发生转变,尽管避险资金继续介入债市的空间收窄但力量仍存;同时,在商业银行资金面层面,虽然随着央行流动性回笼它的方向趋紧,但鉴于对回购市场、一级市场发行情况等方面的观察,资金面尚没有走过拐点,目前仍处于宽裕状态。因此,利率产品收益率曲线将继续维持低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预计5月份CPI同比小幅上升至3%。
猪肉市场:上周生猪价格反弹趋缓,4月末的存栏数据大幅下滑。
货币政策
上周央行回笼力度的减弱可能于10日准备金的上缴有关,其是否反映了减弱流动性回笼力度的趋势有待下一周的数据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