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指不断筑底,债指则在不断冲击新高度。国债指数跃上125点高度,以及企债指数攀上140点上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年内第三次准备金率上调之后,交易所债市出现逆势走强,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近期境内外股票市场下滑造成了避险效应。
从盘面上看,成交国债涨跌互现,国债连续攀升的有010107、010213、010303、010308、010504等个券。
尽管本周正式上调准备金率,但由于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52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因此并没有对资金面造成显著的影响。由于未来两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依然较大,只要准备金率不连续调整,预计市场资金面还是能维持在较为宽松的状态。
在上调准备金率之后,大行可供债券配置的“粮草”依旧充足。国家开发银行13日发行了两期合计300亿元的金融债,均获得机构积极认购,中标利率和利差双双低于市场预期。在第三次准备金率上调和4月CPI数据公布后,市场迎来了政策空窗期,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中型机构纷纷选择继续增加债券配置力度,中长债尤其受捧。
本周在一级市场招标的债券,其中的10年期国债受到普遍关注。招标结果显示,本期国债票面利率低于市场水平为3.25%,同时追加发行了16亿元。这说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对市场资金面影响不是很大。同时,目前各地陆续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导致银行信贷受限,银行的资金配置压力也较大,而10年期以上的债券刚好可以补充个人按揭贷款的空缺。短期来看,由于信贷受限仍将继续,银行系统内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从而将促使银行继续在一级市场积极拿券。
银行信贷紧缩,也促使了企业转向发债的直接融资形式。股市疲弱,融资功能受限,是将企业推向债券融资平台的原因之一。在预期加息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都把握低利率的时机选择发行债券,以降低成本。近期包括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在内的信用债品种正出现扩容趋势,作为债券承销主要机构的券商固定收益部也因此迎来业务发展的机遇。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即将发行公司债,如中石化(600028,股吧)称拟发200亿公司债,葛洲坝(600068,股吧)也申请发行不超过28亿元公司债,大连装备、陆家嘴(600663,股吧)均称将发行公司债。
企业债公司债销售火爆,让券商债券投行免却了承销风险的后顾之忧,券商也因而乐此不疲地帮助企业发债。由于企业债销售火爆,几十亿元的企业债往往会预售一空。据悉,企业债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较大,一般能上浮1.5%-2%,溢价3%也属正常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票市场遭遇重挫之际,债券基金“避风港”效应再度显现。部分基金公司将新基金的“营销战”转向债券型基金。事实上,从今年债券基金收益来看,整体平均收益在2%左右。此外,50只债券基金收益率在2%到7%之间。债券基金能在5个多月时间内取得上述收益率已非常不错。打新股无疑是债基今年获取正收益的重要功臣。但打新股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新股频频破发之后,债基风险凸现。如果债基用50%的资金进行新股申购,在中签率又超过20%的情况下,中签新股价格下跌10%,个股破发将拖累净值超过1%,这就可能是低风险债券基金投资者无法承受的下行风险。普通投资者对债基投资也需要从股市和债市全方位观察,作出判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