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投行急寻壳资源 托媒体询问上市公司借壳意向-创投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25:1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一度沉寂的借壳上市,如今再度风靡A股市场,相关股票轮番掀起“惊涛骇浪”。8月9日宣布借壳并复牌的江苏宏宝(002071,股吧)(002071.SZ),在报出11个“一”字涨停板之后,终于在8月26日

一度沉寂的借壳上市,如今再度风靡A股市场,相关股票轮番掀起“惊涛骇浪”。

8月9日宣布借壳并复牌的江苏宏宝(002071,股吧)(002071.SZ),在报出11个“一”字涨停板之后,终于在8月26日停牌自查。

“最近一段时间,上市公司借壳后股价出现暴涨,让那些有意借壳的公司老总们看着眼馋,也非常着急。前几天,我们到一家有意借壳的公司准备做尽职调查,结果,公司老板很生气,不配合,只是不断地追问我们到底有没有壳,说"赶紧整几个壳来谈谈啊,好着急啊!"我们说,不经过尽职调查,介绍壳资源也没用,但该老板坚持先把"壳"拿来再说,最终双方不欢而散。”8月23日,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说。

“现在,沪深两市的壳资源又显得异常珍贵和稀缺,而股本适中的"净壳"更是少之又少,公司目前有多个借壳上市的项目,但是却缺少合适的"壳"。”该投行人士继续说道,听说有的券商投行还找跑上市公司的财经记者合作,让他们在与上市公司联系时多留意是否有借壳意向。

A股借壳概念兴起

8月26日,江苏宏宝因异动停牌。自8月9日复牌以来,该股连续11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185%,稳稳登上8月以来“第一大牛股”宝座。

其“一骑绝尘”的原因很简单,长城影视将通过资产置换和非公开发行股份借壳。

很多投资者对于长城影视并不陌生,早在去年5月它就已进入了上交所的IPO企业名单中,但至今年5月底,其突然宣布彻底退出。而只时隔两个多月,它便以借壳重组的方式大摇大摆地进入了A股市场。

事实上,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大戏一直不断上演,且愈演愈烈,高潮迭起。据清科研究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是中国并购市场历史上交易总额最高的半年,资本市场并购案件近800起,超过去年全年。

单拿8月份来说,已有7家公司先后宣布涉及借壳上市,除了江苏宏宝,还有蓝光集团欲借壳迪康药业(600466,股吧)(600466.SH)、中钢集团欲借壳中钢吉炭(000928,股吧)(000928.SZ)、海航资本欲借壳亿城股份(000616,股吧)(000616.SZ)、济川药业欲借壳洪城股份(600566,股吧)(600566.SH)、神州信息欲借壳*ST太光(000555.SZ),以及华夏视觉和汉华易美欲借壳远东股份(000681,股吧)(000681.SZ)。

此外,近日,坊间还盛传,财信地产入主国兴地产(000838,股吧)(000838.SZ)意在借壳、凤凰传媒(601928,股吧)有意借壳伊立浦(002260,股吧)(000260.SZ)上市、曾经谋求创业板上市的炫动传媒正在急着找“壳”等。

而无一例外,这些个股在借壳重组消息公布后,股价都出现了大幅飙涨,*ST太光8月以来涨幅紧随江苏宏宝之后,至8月26日收盘涨幅为107.35%,洪城股份、远东股份、亿城股份也分别上涨101.96%、77.07%和57.09%。

业内人士认为,借壳上市大潮再起与IPO迟迟未开闸有很大关系。

“很多企业等不起,它们急需要上市融资,等待时间很可能让它们错过发展的良机,此外,有的企业还与创投或财务总监等相关方面签有对赌协议,若不能及时上市或上市失败,企业还会承担不小的损失。”江苏一家拟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向记者表示。

他说,IPO暂停,欲上市融资的企业剩下三种选择:一是转投新三板等其他板块,二是借壳,三是海外上市。目前,因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很是支持,所以,借壳上市的优势更多,尽管与IPO上市的成本差不多,但成功的速度要快不少。相对来说,借壳上市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找到合适的壳资源,而这项工作对欲上市的企业来说具有主动性。

投行PE为“壳”忙

“其实,很多老板的想法我们也理解,借壳上市之心太过迫切,恨不得马上找到一个"壳"把自己装进去,然后看到股票上市暴涨,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日前举行的一次并购重组高端研讨会上,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一部监管五处处长邓舸曾表示,目前,确有不少正在排队的拟IPO企业积极谋求借壳上市,而监管层也鼓励上市公司重组。

8月26日,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最近同行的几个人都在抓紧时间恶补并购重组方面的知识,之前因为忙IPO的事情,借壳上市也处于暂停,因此,并没有对相关办法深入研究。“最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是2012年修订的,而今年预计还会有新的内容,所以,为了能跟得上市场发展和业务发展需要,只好去找了相关书目来看。”

而据记者了解,不只是投行人士对借壳重组重燃热情,A股市场的各类投资者也对借壳重组的消息提高了“警觉”。齐鲁证券投顾李亮说,最近不少投资者询问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可能被借壳。他认为,一是市值在10亿元以下;二是已出现亏损的民营公司;三是大股东控股在40%以上。

对于借壳上市利益链条上的各环节机构来说,目前也是很好的赚钱机会,而除了投行机构外,创投、私募也是热情高涨。据记者从多位券商投行处了解,今年下半年来,不少创投、私募向他们推荐借壳项目,有的甚至主导借壳环节。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