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逾5000家机构熙来攘往 国内创投业洗牌路漫长-创投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19:3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张维在经济发展、资本市场高涨和创业板推出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创业投资在过去5年经历了“野蛮生长”。“萝卜快了不洗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

张维

在经济发展、资本市场高涨和创业板推出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创业投资在过去5年经历了“野蛮生长”。

“萝卜快了不洗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而2012年的经济危机和资本市场的低迷使得这些风险因素异常突出,让中国创投行业和年轻的创投机构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月盈则亏”

财富神话褪色

创投行业的财富神话吸引了大量短期的非理性资金进场,5011家这是清科统计的2012年上半年国内有活跃投资记录机构的数量,该数据在2010年为100家。创投机构数量的增加使得投资项目的争夺白热化,部分缺少核心竞争力的机构以牺牲安全边际为代价争夺项目,市场出现“高价格、低标准、弱约束”的情况,破坏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竞争的存在,二级市场估值水平的下调远未传递到一级市场,长此以往,一二级市场价格或许出现倒挂,这对行业内所有机构都是一个极大挑战。这也意味着创投机构依赖一二级市场估值溢价盈利模式的终结,对企业成长性的判断成为衡量投资机构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也需要承认,创投基金产品长周期的特性(一般为5~12年)决定了基金绩效短期内无法评估,虽然短期内对募资有不利影响,但是行业的洗牌尚未开始。

创投行业一度是个披着神秘面纱的行业,放大的光环效应难免使得业内机构飘飘然,随着行业的普及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人用理性、质疑的眼光打量我们,终会发现我们也不是完美无缺。“月盈则亏”,在光环褪去后,行业内的负面因素同样被成倍放大,对行业造成伤害。

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投资机构与企业的对赌条款被频繁触发,矛盾激化后见诸报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所有类似的纠纷中,媒体几乎一边倒的给投资机构赋予“坏人”的形象即使是被冤枉的。

另外一种负面因素源于创投机构内部。创投行业内的浮躁心态极易让从业人员突破道德底线,从业人员与被投资人合谋“骗投”的情况并非没有,类似事件见诸报端将对行业造成极大伤害。例如复星创投陈水清的案例。投资机构中的管理人(GP)也要面对同样的考验,GP突破道德底线对行业的伤害远大于个别从业人员的不当行为。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国创投行业内的出资人(LP)以个人居多,对投资的期限、回报率都有很高的期望,再加上GP在募资时的不当宣传和引导,不排除LP与GP之间矛盾激化,甚至对簿公堂。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