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票据融资已无压缩必要 市场前景仍值得期待-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0:17:5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在经历了年初的爆发式增长后,票据市场规模从下半年开始持续收缩。随着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逐渐从追求信贷规模扩张转向追求信贷结构优化,普遍的做法就是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同时压缩票据

在经历了年初的爆发式增长后,票据市场规模从下半年开始持续收缩。随着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逐渐从追求信贷规模扩张转向追求信贷结构优化,普遍的做法就是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同时压缩票据资产,由此导致全部金融机构贴现余额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降幅超过30%。

针对票据资产被置换为中长期贷款的趋势,笔者认为应当客观、全面的评价。一方面,信贷结构优化不等同于贷款中长期化;另一方面,票据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也应给予肯定。因此,票据贴现已不应继续被大幅压缩,而电子化交易的逐步推行,将使得票据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压缩票据已无必要

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用以满足企业不同性质的资金需求,其本身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因此,将票据资产置换为中长期贷款是否是信贷结构优化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姑且不论中长期贷款投放过度可能造成未来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等风险,至少在当前存款活期化(近几个月来M1增速超过M2且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信贷投放集中于中长期贷款,“短存长贷”无疑加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如果说前几个月为了纠正年初票据超常增长带来信贷规模虚增的情况,而将票据置换为中长期贷款,是信贷结构优化,那么现在票据余额已经回落到历史平均水平以下,继续压缩票据则有矫枉过正之嫌。贴现余额占贷款余额比重2006~2008年间平均为6.7%,今年一度上升至10%左右,但11月底又回落至6.3%,和年初持平。票据融资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已回复到正常水平,完全没有继续大幅压缩的必要。

当前利率已无套利空间

其实,和中长期贷款一样,票据贴现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持作用。企业生产经营不仅需要长期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更少不了短期资金用于周转。作为主要的短期融资工具之一,票据贴现对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票据贴现是其重要的融资方式,在其融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

客观地看,年初部分企业利用贴现和定期存款的利差进行套利,用不具备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融得资金没有用于生产而是直接存入银行,资金确实是留在银行体系内“空转”,没有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但是,当前的票据市场利率已经使得企业完全没有套利空间,而企业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进行的贴现,资金则是进入实体经济的,显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持作用。

既然继续将票据资产置换为中长期贷款已非信贷结构优化,而票据业务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那么当前商业银行便不应继续大幅压缩票据资产。

短期看,票据市场贴现余额有望逐渐趋于稳定,而长期看,随着电子化交易时代的逐渐到来,票据市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票据营业部)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