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证国债指数微幅上涨,收盘报于122.04点,上涨0.02%;成交金额2.8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略有下降。企债指数也未延续前一交易日的下跌之势,同样微幅上涨0.02%,收盘报于131.84点,成交金额2.9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下降0.95亿元。
“十一”国庆后,二级市场收益率不断攀升, 1年期央票收益率最高上行至1.94%,和节前的1.78%相比,上涨了约16个基点。而本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行的45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对应收益率继续持平于1.7605%,从而使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收益率倒挂现象继续存在。这说明了央行当前并不认可二级市场收益率的上行,短期仍以维稳为主。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表示,随着中国出口趋稳,贸易顺差仍很大,加上美元趋弱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大量国际资金可能回流,对货币政策带来更大挑战,同时长期看通货膨胀压力在逐步积累。从副行长马德伦的表示,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当前热钱已经成为隐忧。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速度有加快趋势,外汇占款也在迅速增加。截止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27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而9月新增外汇储备达到618亿美元,年内仅次于5月的806亿美元。这些数据无不暗示着热钱正以汹涌之势卷土重来。副行长马德伦的表态是目前央行高官首度公开谈论热钱,可见,央行对热钱的担忧正逐步加剧。热钱的大举流入极有可能使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掌控陷入被动状态。
第二,对于通胀的判断,央行明显日趋谨慎。几天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高度重视通胀预期,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对未来通胀的看法。而副行长马德伦的表示则证实了央行对通胀应该是非常警惕。
虽然当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断暗示市场,央行当前无意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力图保持稳定。但随着热钱流入担忧加剧,通胀预期加强,央行未来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或许会有所提前。而对于债市,随着经济企稳回升的进一步确立,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债市将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弱势格局难以改变。操作上,建议投资者要以谨慎心态为主,缩短投资久期,注意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