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层先放行债基
据悉,摩根士丹利华鑫强收益债券型投资基金已获得证监会批文,目前正在发行筹备中,预计在11月开始募集。该基金对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其中持有现金或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资产的5%。同时,还可以通过一级市场股票、可转债等参与权益类投资,投资于非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
此次距离上一只债基获得批文已有4个月之久,在万家稳健增利8月7日发行后,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出现了近3个月断档。而在此期间,33只偏股型基金连连获批,新基金发行市场完全被偏股型基金“霸占”,如今这一局面有望改善。
目前依有大量偏股型产品在证监会排队候审,但证监会最近放行偏股基金速度较三季度明显放慢,在9月底摩根士丹利华鑫领先优势刚成立不久,又迅速下发了一张债券基金的新批文,可以窥见管理层调控市场的用意。
发行债基 基金公司动力不足
据统计,今年共有18只债券基金成立,共募集427亿元;而去年债券基金发行达到36只,募集1058亿元。
今年由于债券市场持续低迷,上半年债券基金均遭遇较大赎回,而偏股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型基金则受益于股市回暖,倍受追捧。
从市场出发,基金公司报批偏股型基金产品的动力显然更强。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债券基金稀缺与基金公司扎堆上报偏股型产品有很大关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表示,此次发行债券基金主要是从完善公司产品线出发。
据悉,不少债券型基金都是在年初上报,当时股市走势尚未明朗化。而基金产品的申报则延续了2008年的发行惯性,不少基金公司仍积极上报债券型产品。进入7月以后,固定收益类产品渐渐绝迹。从首发情况看,最近成立的两只债基泰信增强收益和万家稳健增利募集规模分别为11.8亿和12.8亿份,低于今年债基成立的平均水平。同时,户均认购份额大幅上升,户均25万份以上,说明机构比例增加。
经历8月大跌后,部分投资者已开始赎回偏股型基金,或将其转换为债券型基金。虽然债市依旧不振,债基业绩也难言亮丽,但资产配置意义在股市热情降温后开始显现。
产品倾向“讨喜”市场
过分“讨好”市场一直是基金发行中的一个问题,特色和创新不足,这也是基金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根源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9月基金专户“一对多”开始发行,其中不乏以投资固定收益类为主的产品。华夏基金设计了高信用偏债产品,富国基金也推出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资产的50%的偏债型产品,工银瑞信基金4只基金中有2只是偏债型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投资者理财需求最大的产品,是资产配置的重要品种,因此在首批“一对多”推出之际就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