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王忠民
和讯创投消息 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由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PE北京论坛”于2012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和讯基金全程视频直播本次论坛。在讨论环节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表示,去年接近70%社保基金回报来自直接投资和PE。
以下为王忠民发言实录:
熊晓鸽:我们这个论坛是LP论坛,非常容幸我来当这个论坛的主持人,今天的参会嘉宾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苏州创业投资集团董事长林向红,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尚高资本董事总经理谈庆,SVB资本董事总经理关达强,我们这个论坛现在开始,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不一一把每个人的背景再介绍了,第一个部分结合今天上午我们谈的话题,第一个是中国的PE和VC行业在过去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好的地方是说大家都看中了VC和PE这个行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好的一点,我们基金的数量成长的太快,出现了很多像同质化竞争,还有一点基金的数量,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可是好质量,高质量的项目不会那么快的成长,还有一点股市退出从当时上市IPO的价格,等到真正基金能够拿到钱退出的价格实际上很多的价格掉了很多,这样对你的回报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金主们,最最重要的,我们最后的服务都是为在座的LP服务的,我也谈到一点分红才是硬道理,最后能给LP交上什么答卷,是我们这些GP所要奋斗的目标,可是又很难达到二八定律,我看到一些很成功的基金公司有20%以上的企业取得成功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有很多的基金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的基金数量,如果把VC和PE的加起来,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有很多钱,项目也没有成长这么快,我们股市大家也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手头融到的钱未来怎么走,我们的LP,我们的金主怎么看待,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思考,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所以首先请王理事长从社保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王忠民:社保基金在LP的状态中投了十支基金的管理公司,十三支基金承诺的钱大概是二百亿左右,投出去的在120亿左右,去年一年主要我们还不是在数量当中快速成长,主要是我们如何在很热的年代精耕细作我们的基金,所以去年我们在精耕细作当中做了一些事情,一个是把一期基金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如何做二期基金,在做二期基金当中,管理费的提取,投资期、回收期的时间界定,诸多的交易条款当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特别是一二期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如何互动。
第二件事情是我不仅做二期,而且我还在三支基金当中做了跟投,跟投的交易结构,跟投的管理费,跟投的回收期,跟投的决策流程,跟投的一切应该如何构建?
第三个方面我投的10支管理公司和13家基金的风格不是局限在一个方面,去年我们在夹层基金,在房地产基金,在单一风格下的综合风格的把握,以及在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以及在产业的布局和流程不同阶段,有的是追逐IPO阶段投资,有的是追逐VC阶段投资,如何使我的投资在整体格局当中用投资学上是分散度的问题,用我们来说是一个分布格局如何科学把握的问题,另外我们在投的过程中,如何使我的和约条款更加严谨,更加细致。
大家都知道整体LP、GP的关系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们最早的交易条款和最早的和约都是国外的会计公司和国外的法律公司给我们提供的这方面的服务,但是我们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实践了多年之后,应该对这个进行什么样的改进和什么样的方向性,适合中国的GP、LP市场的东西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参与了不同的方面的一些改进,这是我们去年在精耕细作当中。当然精耕细作的背后是一个理念,不管市场多么热,我们自己不能太热,如果在市场热的时候我们跳进去的话,我们也会被蒸发。
去年在社保基金当中可喜的是社保基金不仅做LP,不仅有中央直投的项目,也有投资纪律限制必须的固定收益的百分比,也有在中国的二级市场当中所占的从25%的基金份额到30%份额之间的变化。回过头看去年,如果我做三大类资产比较的话,一大类是二级市场可流动的,另一大类是固定收益类的,另一大类就是直接投资加上PE投资未上市股权的这样一种投资,如果回过头看社保基金去年的投资实践的话,我们大家都可能清楚的知道,去年百分之六十多,将近百分之七十的收益都来自未上市公司的投资。大家都知道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尽管随着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之间会有一些利率变化,但是整体固定收益的利率还是控制的利率,在控制的利率当中如果合规的机构投资者想获得更高固定收益的汇报还是很困难的,这个通道建立不起来,所以只能交到规范的机构,规范机构手里给我的固定收益汇报都只是固定好的,所以固定收益即使占了总资产投资的50%也没办法给我带来超额收益,去年60%,接近70%的社保基金的回报来自于直接投资和PE,在使得二级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我在证券市场当中已经负值的情况下,全基金仍然是正值,这是从资产类别,我们因为大的机构有不同类别资产覆盖,这是我对社保基金整体的从LP视角的潜在的可能已经回答了为什么我们去年不那么热的投的更多一些,去年我们在整体资产当中,对不同大类中国市场基于什么分析和判断,潜在回答了这样一些问题。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从去年整体的大类资产当中,给每一类投资者最印象深刻的是二级市场的再均衡的寻找过程。从今天看起来中国的二级市场也在寻求制度的再平衡,是全市场的真正的备案登记注册制还是一种形式上备案而实际上还是审批,还在寻找之中,如果二级市场的市盈率过高,特别是GP看到有中小板和创业板迅速形成,而创业板的市盈率高高三十倍,四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投的高的还有三百倍,那太疯狂了。我们更希望在这个点位退出,但是应该说如果要感谢时代的话是特殊的供求关系,特殊的制度条件和特殊的板块设计的资产类别构成了这样的结果,在中国未来要寻找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所以也引发了二级的这种市场在平衡前的路径,也引发了一级市场GP投资的较多的快速生成,快速投入IPO,这两个阶段的投资,多次进多次出获得最高的收益率,这是时代提供的机遇,但是时代提供这个机遇之后我们会导入中国的羊群效应,任何事情只要有高额回报就会有巨量的社会资金,巨量的社会机构,巨量的社会人员向这大幅度进入,即使最新的新型产业,一旦有好的回报,要不了两三年就会产生资金企业的过剩,去年二级市场的再平衡的市场回调、整理、寻底的过程之中,也带来了一级市场冷静的再思考,冷静的再投资,是不是我们全部的投资都集中在IPO,是不是全部投资都集中在中国IPO的投资,我们要不要把从天使到IPO整个产业链中只做最擅长的,最有团队的,最有模式的东西,引发了一个思考,所以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应该说年初的GP的投资PE的值和年底相比是大幅度回调,如果年初你说十倍投出去了,人家以为你投的价格挺低的,如果年末你说你六倍投了,大家觉得跟年初十倍是一个概念,所以去年就发生了一个二级市场再平衡的历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级市场的再平衡,再思考,再寻觅,尽管从大类的资产比较当中看,去年是一级市场收益最稳定的市场,因为我们的二级市场的最终的收益比重和一二级市场有着强烈的比例关系,但是也有着它独立运行的一部分时间和一部分资产类别的快进和收益核算,所以我们可以把去年看作一个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寻求再平衡。
如果从长远来看,如果说一级市场相对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市场,是一个更多的需要稳定、成熟、健康的机构投资者和健康的GP和LP之间的关系的话,抗投资的制度再平衡和市场再平衡的历史过程中,应该说比二级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二级市场我们在衡量你的收益的时候,不要说一年当中,就是每一周,每一月都要按市值算,也就是每天看你的起点和每天看你的终点算术,我们至少是按年算,按季度GP给LP报告数字也是按半年,我们要求的是按季度,季度就是全球LP获得数据当中最短的时间,而且一般投资机构在四到五年,如果有这样资产类别特殊的跨度,长度和特定的资产类别的会计方法,我们相信它在战胜泡沫,在战胜市场再平衡,战胜人们随机极容易短时间发热的市场当中,具有天然的资产类别当中的份额和优势,所以去年大概正好是经历了这样的东西,但是也并不是说在一级市场当中有人会很热很热,当然也有人会因此获得了巨额收益,这是我的一点感受,不一定对,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