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淮南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南城投”)发行15亿企业债。从公开文件来看,淮南城投讲的这个故事,比较具有吸引力: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连续三年稳步上升,去掉财政补贴,公司三年平均的净利润,足以覆盖债券一年的利息——而这一点,恰好是很多城投公司都无法做到的。
记者在淮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淮南工商局”)调淮南城投的工商资料时,发现一份淮南城投2007年的审计报告,这份审计报告与辗转于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中的发行文件中审计报告,诸多内容却不尽相同。
发行文件中显示,淮南城投曾在2003年,以土地出让收益资金收入权等收入作为质押,获得国开行20亿的长期贷款。截至2008年12月31日,这笔贷款仍有超过13亿的余额。而这意味着,国开行的债权,优先于债券持有人的债权。
“以土地为纲”,这一城投公司在发债时的常用手法,也出现在淮南城投的故事中:淮南城投注入大宗土地使用权以扩大资产规模,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而获得收益来源,并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担保。
两份有出入的审计报告
淮南城投发行债券时,提供了由华普天健高商会计师事务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06-2008年度的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华普审计报告”)。
7月9日,记者从淮南工商局调淮南城投的工商资料。公司2007年年审时,附有一份2007年的审计报告,由安徽金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以下简称“金海审计报告”),编号为金海审字[2008]第020号。
一般来说,当年的审计报告,还会附有上一年的财务数据。所以,我们能看到,2006和2007年两个年度,这两份审计报告提供的主要财务数据相去甚远(主要差异如图所示)。淮南工商局员工告诉记者,淮南城投新的资料尚未入库,公司2008年年审的资料空缺。
华普审计报告显示,公司2006-200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99亿和5.07亿,净利润分别为1.10亿和1.24亿。金海审计报告显示,2006-2007年,淮南城投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67亿和1.37亿,净利润分别为2亿和3800万。
上海一位会计师看了两份审计报告后表示:“公司要发债,需要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两个会计师的审计结果有出入,这很正常。除了货币资金,其他都不尽相同。货币资金没法变,其他都可以变。”
上述会计师说:“两份审计报告中,淮南城投2006年的预收账款都是4亿多,到2007年,金海审计报告中仍然是4亿多,华普审计报告中,预收账款只有100多万。这个会计师的做法是,把预收账款转到收入中,这才有200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从1.37亿变到5亿。”
从净利润来看,虽然两份审计报告两年的数据各异,但加起来金额大抵相当。
华普审计报告显示,淮南城投200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41亿和2.17亿。如果将三年的数据放到一起,可以看到,公司的这两项指标都有一个稳步的上升。但如果采用金海审计报告的数据,淮南城投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7年皆锐减。
净利润的不同,直接带来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的不同。华普审计报告中,淮南城投2007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13亿,大约为金海审计报告的2.5倍。
两份审计报告的差异,也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华普审计报告中,2007年资本公积为18.81亿,较金海审计报告高出5亿。这有两种可能:华普审计报告,对公司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的估值,比金海审计报告高;或是华普审计报告计算的土地使用权更多。
金海审计报告中提到:“资本公积 期末余额1,387,975,720.62元,为2002年依据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淮府办[2002]96号文及淮南市国资委[2002]第28号文件划拨资产形成,计入资本公积,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据此可知,截至2007年12月31日,淮南市国资委在2002年出文件划拨的资产,尚未过户给淮南城投。
华普审计报告显示,2007年,淮南城投的存货、资本公积和总资产,较2006年都有超过10亿的增长。综合其他发债文件来看,这一变动来自于2007年,淮南市国资委向淮南城投注入2700亩土地,这些土地作为资本公积入账,因此公司的存货和资本公积齐齐增长,净资产和总资产也因此增长。
金海审计报告中,这三项几乎没有变动。我们从金海审计报告中读出的信息是:2007年,没有人向淮南城投注入过土地使用权。
上述会计师认为:“在华普审计报告中,很有可能淮南城投2008年的预收账款也都调成了收入。像淮南城投这样卖地的公司,应该有相当的预收款才对,但公司2007、2008连续两年的预收款都不到1000万,而2006年有超过4亿的预收账款,这不符合常理。”
上述会计师总结:“每个公司都经过包装的。华普会计师事务所包装过的淮南城投,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逐年递增,这样的报表很好看。”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