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今年中期票据发行量飙升凶猛 难破期限瓶颈-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19:59:2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在经历了去年的波折后,今年中期票据发行量飙升。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前四个月发行量达2796亿元,比去年全年发行总量高1000多亿元。在数量快速上升的同时,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一、二级市场投资

在经历了去年的波折后,今年中期票据发行量飙升。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前四个月发行量达2796亿元,比去年全年发行总量高1000多亿元。

在数量快速上升的同时,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一、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展开了戏剧性博弈,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局面,而利率由利于一级市场投资者转向利于二级市场投资者。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这种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有利于推动利率真正市场化”,联合证券一位研究人员称。

强势大客户

在今年前四个月共发行62次中票。值得注意的是,几个超级大型企业发行的中票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利率。

3月27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2009年第一期中期票据,期限为3年,发行量100亿元。最终票面利率仅为2.25%。

“这明显低于市场利率,也低于银行的资金成本”,某大行资金部人士称。他分析,按照当时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率成本约为1.3%,其它成本1%,综合成本约为2.3%。如果投资该期中票,还要倒贴5个bp(基点,万分之一)。相反,如果银行拿这笔资金去贷款,即便在3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下浮10%,仍有4.86%,远高于中票利率。

目前中期票据的承销方式基本全是余额包销。如果承销产品卖不出去,很有可能砸到银行自己手中。该人士分析,承销商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么低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大企业的谈判能力很强,银行不愿意轻易得罪这些客户;而且维持这些客户后可以通过该客户的存贷款收益中获得补偿”。此外,大行手中资金宽裕,几十亿,上百亿对它们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正常情况下,低于二级市场收益率的票据,除了另有利益的承销商,不太会有机构“发扬风格”买进的。

上述代号为“09中石化MTN1”的承销商为交行和工行。记者致电两行资金部有关人士了解有关情况,双方均不愿意透露当时发行时本行持有的比重,称“属商业秘密”。而于价格,“是按市场价格,当时资金面很宽裕,这个发行价格是正常的”。交行资金部一位人士称。

平安证券分析师贺毅指出,一季度资金面的确宽裕,但中期票据发行价格除与资金供求状况有关外,与发行人的资质和谈判能力有很大关系,像中石化、中石油这种大型国企,其信用评级是比照铁道部债券的,今年一季度 “通常比铁道债高20bp,但比同期限的企业债公司债低50bp”。

4月20日国家电网集团发行的代号为“09 电网MTN1”的中票同样属于这种情况。这同样是3年期浮息式固定利率债券,发行利率为2.35%。而据某股份行专业人士介绍,当时的该期限的利率应为2.6%,比市场利率低了25个bp。

“主要原因还是客户谈判能力太强”,该人士称。他透露,就在前不久,某国字头大型企业发行三年期中票,要求承销商以2.3%的利率发行,而当时二级市场利率为2.45%,相差15个bp。而通常而言,一级市场利率本应高于二级市场利率,以便吸引投资者提高债券流动性。

一季度超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使得各大银行必须要争夺更多的客户,也是这些客户谈判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

目前中期票据承销商多是银行(券商目前仅有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和中金公司),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大行。他分析,一些银行承销商之所以愿意挨宰除了为维护客户关系外,也是为了积累经验,树立形象,“银行在参加企业中票主承销商竞争时,此前承销发行过多少债券、承销规模都是实力的体现”。此外,作为大承销商,也有一帮自己的关系户,“会让小兄弟们帮忙一起吃进一些”。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一位研究人士认为,大客户压价行为看似不正常,但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如果承销商无利可图,发行利率肯定压不下来,“没人愿意只做赔本生意”。他分析,承销商之所以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发行价格通常仍高于银行的资金成本“活期存款的利息成本是很低的”。

12下一页
我有话说已有0位网友发言看看大家都说了啥

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言更能获得别人的关注。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