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地方债发行方式将有所改变。今天发行的吉林、青岛、湖北、青海四只总计120亿元的地方债,将由原来的每期单独招标发行改为合并招标发行。分析人士称,这种打包发行的方式将可能稳定地方债的发行利率,抑制住其上升势头。但此举也意味着不同地方政府债的信用差别将不再会体现。
四期变一期
今天发行的这四期地方债分别为30亿元吉林债、11亿元青岛债、50亿元湖北债和29亿元青海债,总计120亿元,期限均为3年。其中,青岛市政府债是迄今为止发行的第一只计划单列市地方债。
根据财政部昨天发布的通知,这四期地方债将通过合并标书招标,采用单一价格荷兰式招标方式,招标标的为利率,即全场最高中标利率为本次发行的各期债券的票面利率。招标将于今天上午10点到10点40分进行。
此前我国已发行了9期地方债,均为每期单独招投标,发行量从26亿到90亿元不等,每期的发行利率也各不相同。从初期的安徽债到最近的江苏债,地方债的发行利率从最低的1.60%上扬至1.82%,走出了一个不断上行的趋势。分析人士称,这一方面与债券市场的调整有关,另外由于每期发行量较低,也使得发行利率更容易被推高。
地方债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招标发行,其成员主要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几家大型券商。
据了解,券商等金融机构普遍对地方债不感兴趣,并不积极参与地方债投标,目前主要为几家商业银行在参与。而如果一期地方债招标量很少,参与的机构会更少,这样招标就很容易被仅有的几家机构“操纵”,导致利率被推高。
而将各期地方债合并招标显然将有助于克服这个问题。今天四期地方债发行量合并后,招标量将达到120亿元,与一期政策性金融债的招标量差不多。
“这样等于四期合并为一期来投标,这样每次发行的量就多了,参与的机构也会多起来,估计发行利率将会稳定下来。”一股份制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此外,在经过前期的上升后,目前地方债的发行利率已高出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体现出了一定的流动性溢价,也已较为可观。
信用差别不再体现
不过,在把各期地方债打包发行后,各期地方债的承销和上市还将分别进行。财政部将按照一定方法来确定各期债券的实际发行量,以及承销机构对各期债券的中标量和在各交易场所市场的托管量。
对此,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地方债采用“一级打包,二级分开上市”的方法并不会使地方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因此地方债的发行利率仍有上行的空间。
还需要指出的是,地方债的“打包发行”,实际上还将不同地方政府的信用差别“抹杀”。这意味着除了流动性溢价外,信用风险溢价将不会在未来地方债招标中体现出来,从而更加确认了该批地方债的“准国债”信用。
下周三(29日)还将有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期地方债发行,发行量分别为40亿元、36亿元和30亿元,总量达到106亿元。
附表:地方债发行利率一览
债券简称 债券期限 发行起始日 票面利率
(%)
09天津债01 3年 2009-4-13 1.78
09辽宁债01 3年 2009-4-13 1.75
09江苏债01 3年 2009-4-17 1.82
09安徽债01 3年 2009-3-31 1.6
09山东债01 3年 2009-4-15 1.8
09河南债01 3年 2009-4-3 1.63
09重庆债01 3年 2009-4-10 1.7
09四川债01 3年 2009-4-7 1.65
09新疆债01 3年 2009-3-27 1.61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言更能获得别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