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杨丽花
近日,北方某股权交易所在深圳召开首场业务交流会。不过,与其说是一场业务交流会,不如说是一场向创投机构推荐项目的推介会。在场外争抢项目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由股权交易所充当中介组织的企业推介活动,颇受创投机构的青睐。
当天这个会议组织得非常低调,选择在深圳一家不大显眼的酒店,狭长的会场里,满满的都是人。参与方绝大多数是投资机构,也有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和该股权交易所的做市商。一打听才知道,大多数参会创投机构此前并没有和该交易所打过交道,但由于这个活动和他们的业务颇有关系,因此接到邀请函后都欣然前往。
据了解,现在已经有近百家企业在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总市值已超过百亿,合格投资人超万余户,为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超过20亿元。投资者包括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创投机构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主办方介绍,其挂牌企业的规模和成长性比较合创投的胃口,根据挂牌的具体板块不同,股权交易所筛选企业的要求也不同,最低净资产在500万元以上。从2010年年度报告来看,90%以上的挂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都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基本上属于处在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
在现场,有三家公司分别向投资者作了推介。三家公司分别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省份,对资金的需求也有些差异,而处于高速成长期是它们的共性。记者看到,投资者都听得非常认真。记者左边的一位投资者当场就填写了意向回执表,还提出了几个希望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右边的那位则一边听一边计算企业的财务指标。三位企业家介绍完后,不少投资者举手提问,有的涉及到财务问题,有的涉及到行业现状。在集中回答完问题后,还有一对一的交流环节。
活动结束后,证券时报记者又联系了一位参与此次交流活动的创投机构。他说,目前他们投资的项目偏后期,而这次推介的三家企业规模稍小。不过他还是对其中一家企业很感兴趣,将做进一步的调查。他表示,这种推介模式对他们来讲也挺新鲜,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投资渠道。此外,通过这个渠道投资的企业必定是要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挂牌前和挂牌后也有一定的差价,更主要的是所投资股权的流动性好,随时可以转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