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谁主PE江湖-创投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19:53:3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李德林(博客,微博)】中国证监会2011年7月出台的券商直投新规正在发酵,在券商PE被新政束缚住手脚的关头,其他竞争者看到了迎头赶上的时机,大肆跑马圈地。“中国平安(6013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李德林(博客,微博)】中国证监会2011年7月出台的券商直投新规正在发酵,在券商PE被新政束缚住手脚的关头,其他竞争者看到了迎头赶上的时机,大肆跑马圈地。

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正在向保监会申请PE牌照。”8月18日,在中国平安中报发布会上,公司副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透露,中国平安更希望能拿到投资PE和不动产领域两张牌照。

中国平安一旦进入PE领域,按照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账面余额,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根据中国平安2011年中报披露,其总资产已达13100.64亿元,中国平安用于PE投资的资金规模理论上高达650亿元。

中国目前最大的券商直投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石投资”)是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全资子公司,其总资产为66.01亿元,中国平安进入PE领域,将近是金石投资的10倍规模。券商直投被推向聚光灯下,民营、外资PE背后,谁才是PE江湖真正的主力?谁又在进行PE腐败?

漩涡之中的券商直投

“现在攻击我们最大的一单就是神州泰岳(300002,股吧),我们可是锁定三年之后才解禁的。”中信证券的一位高层感觉到现在券商直投被误读了,“神州泰岳一上市,确实有1.22亿元的账面回报,三年解禁之后,谁能说出中信证券有多少回报?”

近日,证监会出台《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下称“《指引》”),规定券商与拟上市企业签订了辅导、财务顾问、保荐以及主承销业务协议,或者实质性开展相关业务之日起,直投公司、基金、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不得再对该企业进行投资。

证监会发布的《指引》对保荐机构进场后实施突击入股的通道关闭了。广发证券(000776,股吧)一位高层认为,券商直投业务跟民营、外资PE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从一开始就纳入监管范围,很多规则约束,券商做直投都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子公司开展业务。人员必须独立,不能跟总公司交叉,内控独立。由于券商开展直投业务时间很短,直投公司为了快速稳健发展,所以一开始就做成熟项目,随着时间拉长,投资周期拉长,保荐+直投的项目占比就会越来越低。

“我们一直在走路,却忘记了起点。”深交所的总经理宋丽萍在几家券商直投公司考察的时候告诫他们,推出券商直投业务的初衷就是,一开始大家对创业板企业的质量担心,券商通过直投的方式为投资者进行信心担保,所以券商的直投锁定期相对其他PE都长。

本刊统计发现,从2009年到2010年底,上市公司中有659单直接投资,相关上市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长30.45%,券商直投的42%家,平均净利润增长35.29%。创业板中有259单PE投资,利润平均增长36.21%,券商直投的21家上市公司平均利润增长42.05%。当然创业板中利润下降的有32单,利润平均下滑超过30%的有10单;券商直投上市公司利润下滑有3单,下滑幅度超过30%的有1单。

券商的直投项目在进入价格方面有没有猫腻?本刊统计发现,在“直投+保荐”模式下的项目中,有23个项目券商直投子公司入股的同时,也有其他投资对拟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在全部23个项目中,券商直投子公司的投资价格和其他投资者的投资价格是一致的。“我们也想拿到便宜的股权,人家拟上市公司的老板为什么要给?因为我们是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一位高层说,现在保荐机构竞争激烈,拟上市公司的老板随时都可以更换保荐机构。

创业板一开,保荐+直投项目不断涌现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信证券一位相关业务高层接受采访时称,因为券商直投起步很晚,当初为了快速起步,只有依托券商的资源进行整合,在IPO暂停之前,只能在已经培育的项目中选择,所以造成了保荐跟直投的趋同性。经过两年的运行,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独立项目寻求开发能力加强,随着开展直投业务时间拉长,加上放开资金管理业务,券商直投成为PE市场的真正参与者,保荐+直投的趋同性自然会弱化。

券商保荐+直投的模式一直被人诟病,存在利益输送甚至腐败之嫌疑。本刊统计发现,从2009年初到2011年8月12日,券商直投的已上市项目为42单,涉及资金为10.03亿元,占直投总投资的2.91%,占专业PE投资总额为5.5%。中信证券的一位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拥有直投资格的34家券商中,有15家是上市公司,直投都是券商全资子公司,盈利都归属券商。而保荐是卖方业务,直投子公司进入拟上市公司后,在上市的时候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在询价机构决定最终发行价的情况之下,利益输送给谁了呢?

“现在PE腐败最多的应该是牵涉到个人利益,尤其是权贵利益。”一位证券公司的高层坦言,现在券商投行之中确有害群之马,在进入保荐项目之中,为了满足私欲,假私募PE之名,从拟上市公司之中拿到一部分股权,这种小动作背后确实存在腐败行为,券商保荐和直投部门应该加强自律。

谁在进行PE腐败

“将PE投资阳光化,就不会存在PE腐败,现在民营跟外资都没有监管。”一位券商的高层抱怨,券商直投从一诞生开始就在证监会的监管之下,每一笔投资都会跟券商的净资本挂钩,他们认为现在PE存在利益输送跟腐败的,一定是拥有灵活退出机制,且利益不需要阳光化的权贵PE资本。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民营资本、国家资本、权贵资本三维经济体时代。民营资本在目前的统计数据之中表现活跃,但是市场的容量需要他们转变投资思路,那种遍地开花的粗放式投资只能凝聚风险,而不能消化风险。

“我们投了很多项目,大家看到上市的成功,可是谁在意我们失败的项目呢?”一位民营PE的合伙人称,现在随着银行系、保险系这样的国有PE的加入,民营PE跟这些金融机构的PE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民营PE甚至在券商PE面前,都没有全金融服务的优势。

权贵PE在资本市场一直低调神秘,这跟他们特殊的身份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最典型者莫过于当年的太平洋(601099,股吧)证券上市,在上市前夜,以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为首的一批官员家属,以直投的名义进入太平洋证券。一家原本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成功上市之后盈利数亿元。

记者了解到,不少官员子弟纷纷进入PE领域,他们的优势在于融资跟项目介入。一位从海外金融机构融取了第一笔资金的官员子弟,迅速在国内开展PE投资,作风相当的彪悍,PE圈儿无人不知,该PE公司后来一度希望从全国社保基金处融资,动静实在太大,后来作罢。这一类的权贵资本所投资的项目,上市的成功率远远超越同行业。

一位PE公司的合伙人每每提及都咬牙切齿:“他们那才是典型的PE腐败,老子是官员,儿子到处找项目,我们辛辛苦苦去调研、分析、决策,人家等我们做完了,一个电话打过去,就有一大帮人替他将投资搞定。”甚至有PE人士告诉记者,权贵PE往往能提前进入拟上市公司,价格低于其他PE,因为拟上市公司老板可以换保荐人,可以不理睬民营PE,但是不敢得罪权贵。

“PE谁都可以做,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员子弟,但是游戏规则是公平,尽管也有部分官员子弟比较低调,也遵守公平原则,但是部分权贵PE影响恶劣,他们改变的是PE的渠道模式。”一位PE合伙人告诉记者,现在外资PE、民营PE和国有PE之所以不断跟地方政府进行捆绑,那是因为部分权贵PE打乱了项目拓展渠道,只有和地方政府捆绑,渠道才更稳定。该人士透露,PE和地方政府捆绑过程之中,也极容易产生腐败。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