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此举是希望在票据市场上对利率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压缩商业银行和企业票据融资的套利空间。”
面对1月份超高比例的票据融资规模,央行操作公开市场业务的手骤然收紧。
昨日,央行进行了1200亿元人民币91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为0.96%,同上次操作持平。这是央行继2月3日进行800亿正回购后,再次刷新近11个月的操作量新高;在期限设置上,也由周二常规的28天期改为91天期,意在加大资金冻结深度。
专家指出,央行此举有一定针对性,而1月份天量信贷增量以及庞大的票据融资规模,正是央行回笼之“箭”瞄准的靶心。
解读1 继续对冲节前流动性
节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就开始暗中生变——先是一改节前净投放的操作,转向净回笼;此后又于上周打破了去年11月以来3月期央票隔周发行的常规;而昨天,央行91天期正回购量更是猛增至1200亿,较前一周增加逾8成。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了央行加大回笼力度、提高回笼频率的态度。
数据显示,本周将分别有615亿元央票及200亿元正回购到期,净回笼已成定局。节后以来,央行已在2月连续2周净回笼共计1600亿元,相比1月份净投放3810亿元,本月已经对冲了节前投放流动性的40%。
市场对于本周四续发3月期央票亦有预期。上周四,在时隔3个多月后,央行首次连续2周发行3月期央票。央行曾于去年11月5日公告称,公开市场3个月期央票改为隔周发行,后又于12月2日公告称,1年期央票暂停发行。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