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了12月金融运行数据,数据显示市场流动性有了明显的增强。一是货币供应量M2出现了反弹,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货币创造力在去年10、11月份出现连续下降,而央行之前进行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利率及温和的公开市场操作效果在12月份逐步体现,M1余额为16.62万亿元,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月末高2.26个百分点,市场流动性有了改善。二是,2008年11月和12月的新增信贷合计高达1.2487万亿,超过了2008年7月到10月连续4个月的信贷总和。这意味着,在央行的大力助推下,流动性大坝已被成功“掘开”。与信贷剧增伴随的票据融资激增,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看出这一轮信贷扩张初期的特征:一方面“适度宽松”政策导向下银行间流动性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宏观经济风险颇为忌惮。在经济前景不很明朗、市场风险依然很大的情况下,银行热衷于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因为票据融资风险相对较低。
12月经济数据即将出台,市场正翘首以待。中金公司认为,去年12月,食品价格出现了季节性环比反弹,但非食品价格继续回落,将拉低CPI至1.2%-1.6%;PPI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产能过剩影响,将回落至-2%--1%,为近6年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没有继续恶化,前期积累的存货正在迅速消化,同时“保增长”措施初见成效,因此,2008年12月份工业同比增速有望反弹至6%左右,增幅比前一月的5.4%有所提高。
消息面上,12月经济数据较低的预期使得市场对节前再度降息抱有较大希望,但近期央行高管的表态打乱了市场预期。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放缓程度不大,央行2009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既面临上行风险也面临下行风险,到目前为止,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放缓程度是温和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未来央行将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但中美基准利率不具备直接可比性,不能因美联储目标利率降至0-0.25%就得出中国有很大降息空间的结论。从其讲话来看,一是认为经济恶化程度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调控的必然性还不强烈,二是中美利差不足以成为降息的理由,再加上春节节前机构资金有回笼的要求,我们预计,尽管有流动性的支撑,但行情依然以小幅震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