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只增不降的传奇在2008年底被悄然打破。2008年12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在某论坛上透露,近期外储已经从2003年12月份以来出现首次下降。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消息顿时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尽管去年四季度的外储数据可能近期才正式公布,而对其下降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早已成为业界热点话题。市场关心的是,导致外储下降可能的因素有哪些?5年来的首次下降到底说明了什么?我们如何防范外储变化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本期金融圆桌,《上海证券报》邀请业内4位不同背景的专家,对诸多疑问进行深入解析。
嘉宾: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吴念鲁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 潘向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 陈道富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丁志杰
1 外储下降需辨“好坏”
上海证券报:外储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有人认为,外储规模的适度下降是好事,您如何评价这样的观点?
潘向东:去年11月份我国的贸易顺差有400多亿美元,但外储却出现减少,其中主要原因是国际资本的撤离和外汇储备的贬值。国际资本撤离的主要原因是:其一,由于发达国家的“去杠杆化”,跨国企业进行全球收缩,从而会有一些资本撤离中国;其二,由于中国对外汇管理的加强以及短期内中国出口的急剧下降,出于安全性考虑,一些资本撤离中国。
另外,中国外储的资产结构从未向外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外汇资产绝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同时这种多元化的资产都采用美元进行计价。前一段时间,美元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出现了走强,这就会导致外汇资产换算成美元的时候出现贬值。
吴念鲁: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彻底地传导到我国的实体经济,美国以及欧洲的国内消费需求已经分别降低至15、13年的最低点,我国外部需求已经出现大幅度下降,必然影响我们的出口。虽然11月的外贸顺差很多,但是这是不正常的。去年前11个月的出口增速为6.75%,与前年同期增速的51.94%相比下降很多,由于外贸顺差减少,必然会影响外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资本项目出现净流出,而流入我国的FDI近来也是明显减少与放慢,同时,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这一系列的原因都会导致外储的下降。
目前为止,由于下降的金额并不大,尚没有看到热钱外流的迹象,因此,我不认为热钱外流是导致外储下降的主要原因。外储的适当下降,实际上是有利于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可以促使经济结构的调整。
陈道富:我国当前的外储规模偏大,以外储的方式使用我国储蓄资金,并不是一种经济的方式。从长期来看,我国应逐步降低外储的拥有量。但外储的降低是否好事,还取决于其下降的原因。如果是由于贸易顺差的降低,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导致外储的下降,这是一个好事。但如果是由于对我国经济的悲观情绪导致资金的外逃,这种外储的下降,即使当前是“适度”的,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当然,如果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恶化,国际机构为了自救而产生的全球资金调度引起的,在适度和合理范围内,不需紧张,但超过限度了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仍是资本账户管制国家,有这个条件和能力限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传导,尤其是在资金转移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
丁志杰:外储下降除了上述原因外,我个人认为,外储里面应该包含了一部分投资的亏损。但无论是汇率的损失还是投资的损失可能都只是一部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资本项目流入放缓甚至是逆转的迹象,以及对中国经济可能的负面影响。
规模的适度下降是否是好事得看外储下降的具体原因。如果说外储的下降是正常情况下企业和个人持有的外汇的增加导致的,那我觉得在目前外储已经远远超出适度规模的情况下是好事。但是如果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变动,比如汇兑损益、投资亏损造成的下降那就不能说它是好事。如果是热钱流入的放缓,就外储本身来说,使得我们外出里面的水分和泡沫减少,避免财富黑洞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好事。还有就是说如果反映出资本流动的逆转,或者说未来大规模的流出,那么这个就不一定是好事。这个应该辩证地来看。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