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相互保险破冰雷声大雨点小 管理制度待考-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53:4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相互保险终于“靴子落地”了。近日,保监会正式批准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及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3家相互保险机构筹建,而这也是自2015年初《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出台后首批拿到牌

相互保险终于“靴子落地”了。

近日,保监会正式批准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及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3家相互保险机构筹建,而这也是自2015年初《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出台后首批拿到牌照的相互保险组织。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相互保险的“破冰”,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有着重要作用,这既为保险行业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前景,也有助于保险企业探索新的营销途径。

但是,相互保险机构与传统保险机构在运营管理上有着很大不同,一家相互保险组织成立后所有会员都是股东,如此分散的股东格局会否让相互保险机构面临着类似“万科悲剧”的发生?未来相互保险在发展中又该如何把控企业的管理问题?

相互保险迎破冰

6月22日,保监会正式下发首批相互保险牌照,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和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获准筹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意味着相互保险市场在国内正式迎来破冰。

实际上,自去年初《相互保险组织试行办法》出台后,社会资本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在这一新兴领域,申请机构超过30余家。

而这一在国内相对陌生的领域,实际上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却早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的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

所谓相互保险组织,是指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包括一般相互保险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等组织形式。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朱俊生指出,“相互保险组织没有股本,以负债性质的基金作为资金来源,保户同时是公司的所有人,享有董事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以及盈余分红权。”

在保监会发展改革部主任何肖锋看来,此次获批的3家相互保险社总体呈现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特征,在保险行业中发挥了“补短板、填空白”的作用。

与此同时,此次获批的三家相互保险机构不仅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业务定位。

其中,信美人寿背后由蚂蚁金服在内的9家企业发起设立,初始运营资金10亿元,主要发展长期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业务;众惠财产则由永泰能源(60015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初始运营资金2亿元,主要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汇友建工是由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初始运营资金1亿元,主要针对建筑领域的特定风险保障需求,开展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业务。

重要角色

相互保险的落地在我国保险业扮演起了重要角色。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从主体形态来看,以前我国的保险企业多是国有公司以及股份制公司,实际上,相互保险公司的成立就意味着在我们国家的保险市场进行了一个补充,保险企业的组织形式比以前更多元化了。”

同时,在徐晓华看来,相互保险公司的成立也将为保险业务的拓展带来新途径。“其次,尽管是相互公司,但也是保险公司主体的扩容,因此从影响方面来说,相互保险公司依靠相互的组织形式,能够探索一些跟以前保险公司不同的营销渠道和方式,为行业创新有所推动。”

但是,徐晓华也指出,由于市场有着固定的范围,因此相互保险的进入或许会对现有保险公司造成冲击。“主体一旦多了,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方面比原来都要大一些。”

信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某高层管理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实际上,相互保险与当前的股份制保险企业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相互保险促进股份制保险更加注重长期利益,股份制保险带动相互保险更加注重经营效率;而且,这三家相互保险分别着眼于小微信用险、建筑质量保证和长期寿险等,这些在当前保险市场也基本属于增量市场,应该不会对现有市场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相互保险的成立不仅在保险市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消费者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来说也有一定的利好。“首先,相互保险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价格更低的选择;其次,又为资本开辟了一条进入保险行业的新通道。”

管理制度待考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相互保险社独特的组织架构,所有会员都是公司股东,因此管理层的控制问题无疑成为监管层目前最担心的,也是相互保险社运营中最核心的风险。

对此,何肖锋指出,在传统保险公司中,董事会代表股东意志对管理层进行约束,即便这样也有很多委托代理风险,管理层脱离股东约束后,可能会做出很多出格的事儿来,这个风险是公司治理中始终不可回避的问题。

“到了相互保险社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管理层可能面对的是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股东,如何清晰表达股东意志同时约束管理层,还需要下功夫研究。”何肖锋说。

而近期正处喧嚣中的“万宝之争”,由于宝能系提出罢免王石及管理层的议题而一时间在舆论中掀起轩然大波。毋庸置疑,股权过于分散是造成万科悲剧的原因之一,这也不免让许多人担忧相互保险的股权模式会否重蹈万科今日的覆辙?

在徐晓华看来,尽管相互保险社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但类似万科的事件应该不会发生。“相互保险社的股权转让与一般上市公司的转让相比来说更为复杂,因此相互保险公司遇到万科这种情况是比较小的。”

“但也是基于此,未来股东如何监督经营层,如何在发展中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更需要关注的。”徐晓华补充道。

对于未来相互保险社的经营层应该如何规范和发展,徐晓华认为,“关键是,经营层是尽最大努力去保护中小投保人,让中小股东充分享受到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优势。”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