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小美会带来实战策略栏目《周度策略》,推荐每周可能出现的交易机会,本周请关注—红枣
本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红枣:
1、阿克苏地区持续大风,部分地区落果严重。
2、技术上蓄势待涨,后市能否迎来上涨趋势?
红枣概况
红枣,又名大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其维生素含量高,有着“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红枣自古就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以红枣、板栗、核桃等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更能满足人类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一日食三枣,青春永不老。
红枣的品种种类众多,据中国果树志·枣卷中记载,世界上有706种的红枣品种。红枣期货交割标的是灰枣,灰枣也称若羌枣,果实呈长倒卵形,果皮为橙红色,若羌枣之所以被称之为灰枣,是因为若羌枣在成熟变红之前,通体发灰,所以得名“灰枣”。
灰枣于1987年开始自河南新郑市引种灰枣苗木到新疆,目前主要生长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地区若羌县,阿克苏地区阿拉尔等地区。灰枣平均单果重11.4克,品质上等,核小肉厚,味香甜。
红枣的开花期时间较长。一般来说,红枣的萌芽展叶期是4月12日—21日;开花期5月9日—7月31日;果实膨大期5月25日—8月30日;果实成熟期8月28日—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20日—11月10日;休眠期11月—翌年3月底。存在的缺陷是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适宜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成熟期下雨有裂果现象。
除了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园林价值、生态价值之外,红枣还有着不可小觑的经济价值,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品种的优化,国内需求量的增加,带动产枣区经济的增长和枣农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农户的“致富果”。
红枣的生产情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枣树种植国和唯一的枣产品出口国,世界上99%的红枣都分布在中国,只有1%产自日本、韩国、伊拉克等国家,因此,红枣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特色果品。在中国,红枣最早发源于黄河中下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都是产枣大省;新疆地区后来居上,已经成为国内红枣最重要产区,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截止目前,全国已形成新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这6大红枣主产区。这6大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其中新疆占37.82%,河北占17.16%,山东占13.28%,山西占10.10%,陕西占8.99%,河南占4.01%。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游产业对枣产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及枣树种植为农民带来的良好的致富效应,我国枣树种植业呈现了快速增长势头。红枣的生产分布情况可以概括为“世界红枣在中国,中国红枣在新疆”。我国枣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枣种植面积及产量的98%以上。随着新疆地区枣树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全国枣树面积不断增长,至2017年全国枣树种植面积为325万公顷,同比2016年的310万公顷增长4.84%,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盛果期产量更是将近占全国的50%以上。
2017年全球红枣产量为876.75万吨,我国红枣产量852.20万吨,我国红枣产量占全球红枣产量的97.2%。近几年我国红枣产量不断增加,同比增长速度却在放缓。
新疆红枣种植与产量情况
2000年以来,新疆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尤其自从2003年确立林果业为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后每年都会出台一系列意见措施以扶持林果产业的发展。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新疆林果业,尤其是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将成为自治区举足轻重的林果发展地区,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潜力巨大。2011年,新疆南疆地区林果主产区的农民人均林果创收首次超过千元,比2010年提升四分之一以上。尤其是林果业起步比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林果的收入。
根据新疆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为495548公顷,较2010年的种植面积增长了72.9%。2015年新疆红枣产量为3054270吨,是2009年产量的十倍多。
2009—2015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情况
2009—2015年新疆红枣产量情况
新疆兵团红枣种植与产量情况
近几年来,兵团在南疆地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逐年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发展红枣产业已经成为红枣主产区团场经济发展,职工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各团场、职工都自觉地种植红枣,迅速扩大种植面积。据了解,兵团产量约占新疆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目前兵团种植的红枣品种有几十种,但主要以兼用品种的灰枣、骏枣为主。
新疆兵团红枣主产区全部位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漠周边地带,主要产区是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自2010年来,红枣种植面积增长幅度不大,而红枣产量却稳步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红枣盛果面积逐年增加,也充分说明新疆兵团红枣已面临盛果期。新疆兵团红枣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灰枣、骏枣,其中46%的农户选择灰枣,47%的农户选择骏枣,而仅有7%的农户选择其他品种,根据新疆统计局的数据,新疆建设兵团红枣种植面积占比相对较小,2009年至2015年间均维持在21%到26%之间,但红枣产量接近新疆总产量的二分之一。
兵团在红枣生产种植上具有独特优势。第一是兵团人均土地数量较多,部分地区达到数十亩,具有规模化种植的基础条件。第二是采取统一栽培、施肥、田间管理、采收和销售。因此,兵团红枣单产及质量较高。品种以灰枣、骏枣为主。
与兵团相比,各地州人均土地较少,红枣种植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红枣的单产和品质较低且参差不齐。
红枣消费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0年至 2017年间,我国红枣需求量从 446.06万吨增长到 850.88万吨,8年的增长幅度达90%,需求总量已经达到全球需求总量的97%,成为世界最大的红枣消费国。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食品保健知识的普及,我国居民对红枣等营养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红枣及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多年间,人均红枣占有量从1995年的0.65公斤/人增长到2017年的6.13公斤/人。
鲜枣不耐储存、不便运输。约95%的鲜枣在自然干制为红枣后,被加工成为各种红枣产品。根据加工品形态的不同,红枣的加工方式分为三种:红枣原枣加工、红枣粗加工和红枣深加工。上述三种消费形式的比重分别约为80%、10%及10%。
总体来看,当前红枣消费仍然以原枣为主。近些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偏好转变,红枣粗加工及深加工产品消费比重逐步提升。目前国内红枣的加工产能主要集中在北方,其中河北崔尔庄的加工量约占全国总加工量的70%,河南新郑孟庄镇的加工量占比为15%左右,新疆的加工量占比约为10%左右,其他地区加工量约为5%。
此外,红枣消费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红枣的销售旺季,每年4月至9月是红枣的销售淡季;红枣消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高档精品干果受到消费者青睐;红枣消费以休闲消费为主。
红枣的进出口情况
我国红枣消费以国内生产红枣为绝大多数,进口量极少。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红枣进口量最高值为2010年的50.81吨,最低为2015年的0.31吨。随着我国红枣产量逐年上升,进口红枣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出口方面,我国红枣产业呈自产自销特点,出口量较小。海关数据显示,2009到2015年我国红枣出口量基本维持在万吨以下,2016年出口首次突破10000吨,达到11027吨。从出口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出口范围涵盖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我们国家枣主要在东南亚市场销售,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其次为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都没有发展起来。我们以河北出口量最大,主要枣品种金丝小枣、灰枣、骏枣等。河南灵宝2018年也顺利出口越南7.4吨枣制品。
红枣的储存贸易情况
鲜枣的贮藏:鲜枣从采收到入库不得超过2天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挤压和碰撞。耐贮藏性很差,室温下一般存放5天左右便失去鲜脆状态,目前鲜枣一般采取机械制冷贮藏。
干枣的贮藏:仓储方面,经过筛选、清洗、烘干、分拣后的红枣水分含量一般低于25%,在秋冬春季可以进行常温(气温不高于15℃)贮藏,夏季进入冷藏库进行低温贮藏。一般而言,在控制好贮藏温度及湿度的条件下,红枣可以贮藏2年以上,品质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
由于新疆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红枣供应地区,红枣产业呈现出“新疆生产,内地中转,南北分销”的贸易格局。
新疆红枣年产量约245万吨,约85%的新疆红枣以未分级或简单分级后的原料枣形式经河北中转至全国各地,少部分新疆红枣在河南进行中转。在流向河北的约170万吨新疆红枣中,当地枣商上门采购比重为70%左右,新疆枣商自行运输并销售的比重约为30%左右。由于各地居民的红枣消费偏好不同,个头偏小的灰枣主要发往华中及华南地区,个头较大的骏枣主要发往东北及华北地区。
红枣不耐挤压、堆放易发热、倒驳费用较高,并不适合火车运输,因此新疆红枣出疆全部采用汽车运输,主要以车长17.5米载重30吨左右的板车为主。从河北、河南等集散中心到其余地区以9.6米长载重25吨的板车为主。
受运输淡旺季影响,新疆红枣转运至沧州等内地贸易集散地的运费不同,一般情况下,以4月为分界线,新疆的红枣必须进入冷库。无论是新疆还是内地的库存容量都较为充足,如作为主要集散地的崔尔庄库容约为20万吨左右。
红枣产业链情况
红枣产业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贸易加工、下游销售及终端消费。总体来看,红枣产品加工水平较低,红枣产业链较短。
阿克苏地区持续大风,部分地区落果严重
据期货日报:进入8月中下旬,阿克苏地区瓜果陆续进入收获的季节,辛苦一年的果农们都盼望着能迎来一个丰收年。然而,8月15日19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天气突袭阿克苏地区,除拜城县、柯坪县外,其余7县(市)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林果业受损严重,影响最大的是处于果实膨大期的红枣、苹果、香梨和核桃。
这场大风天气不仅仍将持续,影响范围还将进一步增大,包括喀什在内的多个地区恐都将受其影响。新疆气象台8月17日17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17日夜间到19日白天,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哈密市等地的部分区域有8—9级西北风,风口阵风10—12级,巴州南部有5级左右偏东风,阵风7—8级,部分区域伴有沙尘天气。
虽然每年的这个时期新疆的部分地区都会迎来不同程度的大风甚至沙尘暴天气,但是有农民表示,像今年这种程度的大风还是头一次遇见。很多枣农的枣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落果,尚未成熟变红的青枣被大风吹的散落一地。
局部影响较大具体影响仍在评估,根据对阿克苏地区企业的询问,主产区阿拉尔受大风天气的影响较小,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等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落果10%左右,这对期货盘面起到支撑。
减产程度到底几何、盘面是否仍将维持强势成为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不过,目前来看大风天气对于红枣产量的影响还无法评估,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确实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减产。另外,大风天气仍将持续,且伴随着降雨蔓延至喀什等其他地区,对于红枣产量的影响还要密切关注后期情况。
与历史最高价相比,目前位置偏低。
事实上,红枣的价格波幅明显,具备周期特点。2010年以来,由于红枣的大幅增产,价格一直呈大幅度的下跌趋势,连年走低。此外,由于新疆各地区差异化较大,价格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地区的红枣价格也存在差异,如巴州若羌的红枣,一直在品质方面保持着领先,所以若羌红枣比市场的红枣价格高出20到30%左右。
根据恒疆期货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的1998到2015年生产年度数据显示,中国红枣生产者价格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98年至2006年:红枣生产者价格较为平稳,受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及意识等影响,我国红枣的产销量较小,基本维持在5000到6000元/吨。
2006年至2011年:红枣生产者价格出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6448元/吨上涨至2011年的35251元/吨,价格接近翻了5.5倍。此阶段红枣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小于求,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受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意识等因素影响,红枣的消费需求急速增加,但红枣生产增速不及需求。
2011至2015年:红枣生产者价格呈现出较大的下跌趋势。其中,2014年为价格最低点,红枣生产者价格跌至11270元/吨附近,从最高点至最低点,红枣价格最大跌幅为23975元/吨。此次价格暴跌的根本原因在于红枣产量严重大于需求。受前期红枣价格暴涨的影响,枣农大量种植枣树,红枣种植面积不断攀升,同时自2011年后新疆前期种植的枣树逐渐进入盛果期,红枣单产快速增加,总体供大于求的现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红枣价格暴跌。
下半年季节性消费旺季到来
相较于工业产品而言,农产品(000061)具有固定的周期性特征,特定的季节供给特征使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呈现出典型的季节性特征。
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是红枣的销售旺季,期间红枣销售价格高、量大。一方面秋冬季是红枣大量上市的季节,其他新鲜水果比较少,尤其在天气比较严寒的北方城市,营养价值较高的红枣可以作为补品消费;另一方面新疆红枣个大、饱满、色泽鲜亮,寓意红红火火,富有传统文化色彩,中秋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后是红枣消费最大的高峰。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红枣库存的减少,销售价格开始抬头趋涨,到春节前后红枣的销售价格达到最高。
每年五月到九月是红枣的销售淡季,期间红枣销售价格较低,比销售旺季的价格低 20%,量比较小。主要由于夏季水果品种丰富,红枣的替代品较多,同时天气炎热,使得人们更倾向选择新鲜水果,对含糖量高,水分少的红枣需求较少,导致红枣销售价格开始下跌。另外,面临红枣即将成熟上市,经销商为腾出仓库和周转资金来采购新枣,去年的红枣被迫低价出售。
价格蓄势待涨,后市能否迎来上涨趋势?
技术分析:大趋势向上,短线位于高位震荡,区间10500-11000之间,预计后期向上突破概率大。
未来行情预判以及操作计划
操作计划:红枣1912合约
方案如下:
1.价格回踩至10500附近买多进场。仓位不超过2成。
2.止损统一放在10350附近,短线目标10800上方附近,如果价格突破11000也可以中线持有。
以上,为每周三小美为您带来的《周度策略》栏目内容。
《周度策略》是由期海远航交易团队打造的实战品牌栏目,每周推荐可能出现的重点交易机会,本期《周度策略》分享老师为期海远航交易团队金牌讲师刘健老师。
期海远航交易团队:依托于美尔雅期货强大的产研,资管力量,以追踪趋势的交易理念为核心,在策略研判和交易布局上,风格稳健手法老练,小损大利,拥有完善的交易系统,挖掘短期波段爆发点,追踪中长期趋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美尔雅(600107)期货。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