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招股时冻资逾千亿的明星股福寿园(1448),上市不到一周即卷入股权争议漩涡中,公司主席白晓江被内地《新京报》报道指他涉嫌侵吞贱卖国有资产。受有关消息影响,福寿园的股价由开市时的4.67元,跌逾6%至收市时的4.4元,创上市后新低。
25亿港元卖900万人币
报道称,福寿园的始创公司为中福实业(000592,股吧),中福实业股权有60%由央企中国船舶(600150,股吧)持股、10%由民政部机关服务中心持有、剩下30%则由白晓江及中福人力经理两人持股的私人公司鸿福持有,因此福寿园属于国营企业。
不过,中福实业于2000年改制时,经过仲裁后,被指中国船舶与民政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入股资金只是代持股,入股资金实际为私企鸿福所出,因而上述中福实业70%股份判归鸿福所有,由此,中福实业变成私企鸿福100%控股。
不过,报道指,在中福实业总公司股权由财政部于2000年划归地方(上海市)时,白晓江迟迟未到上海市财政厅和国资管理部门办理国有资产户头划转登记并辗转变成私人户口。另外,报道又指在2006年时,因一次管理层激励计划,福寿园将其30%股份,以900万元人民币转让予管理层,以目前股份的市值计算,这部分股份现价为25亿港元,涉嫌贱卖国有资产。
报道并指,当年的改制仲裁员,如今成为该公司的法律顾问。报道亦引述公司前员工称,白晓江曾于2003年因改制涉嫌与贪污、挪用公款有关而被捕,并入狱近2年。
福寿园称报道全属揣测
对于《新京报》的指控,福寿园昨晚发出新闻稿称,注意到某内地媒体于发布了关于公司股权情况的若干报道,并指该报道的内容严重失实。
该公司指,报道中存在大量片面与不符事实的信息,包括:对公司在于港交所上市过程中解释或证实之事实的错误理解、对公司招股书中披露之信息的偏颇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针对公司董事会成员而作出缺乏理据的揣测。
福寿园称,对于严重失实报道已寻求法律意见,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