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港股“疯涨”,股海浮沉-股票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13:24:1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港股“疯涨”,股海浮沉11月18日,周一。内地上周五全文发放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早前因改革“缺乏实质内容”一度跌穿22500点的恒指,周一收报23660点,涨逾600点

港股“疯涨”,股海浮沉

11月18日,周一。内地上周五全文发放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早前因改革“缺乏实质内容”一度跌穿22500点的恒指,周一收报23660点,涨逾600点兼创九个半月新高,成交亦一举冲破千亿大关,同样为九个多月来最高。过去三个交易日,恒指已累升1196 点。内地股市不遑多让,上证综指涨逾2%,收市逼近2200关。

短短一周,港股由“没消息不要买”,变为“借消息追落后”,财富在醉心短炒的股民手上,迅速转了一圈。然而,因“改革显威力”而大受抬捧的中资券商股,再牛也不过重返年初水平,当时因憧憬政策而追入这类股份的投资者,一年来在失望与希望之间载浮载沉,迷失于升跌无常的股海之中。

事后孔明,人人都懂低买高卖,在恒指跌穿22500点水平入市,现在看来是多么的轻而易举何乐不为。可是,当时逢人皆道内地改革“没有料”,港股怎能买?的确,什么是低位、何处是顶峰,往往要用倒后镜才看得见。这令老毕想起股海中的一些事、一些人。

“大熊”启示在何方?

每当提到大多头或大空头转阵,一般人的理解是,长期看升的投资者改为看跌;反过来就是,长期看跌的投资者改为看升。两种情况皆涉及方向性转变。然而,转阵不一定关乎方向逆转,以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理据支持既定观点,你说算不算转阵?

“海啸价”出现后,股市连升四五年,不少原先看空的专家早已“弃暗投明”,加入多头阵营,那是方向性转变。坚称连涨数年的股市只属熊市反弹、终极低位尚未出现的投资者,在其预测(比如两年内见“熊底”)早已“过期”的前提下,如何为“一空到底”合理化?

各位的朋辈有没有喜欢炒卖美股的traders?老毕倒认识三数位此道中人。我注意到,他们的案头总是摆放各式各样的股市“天书”,有讲技术走势的,也有教人如何参透价值投资法奥秘的著作,但有一本书好像不可或缺:出自里昂亚洲(CLSA)环球宏观策略顾问内皮尔(Russell Napier)手笔的Anatomy of the Bear ( 《大熊市启示录》)。

作者通过对美股百年股价与估值的研究,归纳出二十世纪合共出现过四次大熊市的结论,底部分别见于1921年、1932年、1949年和1982年,乃一生一遇的“超笋价”,就如1973/1974年的港股恒生指数。然而,大熊市真正的“启示”,不在难逢的买入机会出现于哪年哪月,而是估值水平从偏高走向偏低,通常需时十四年或以上。

另一重点是,股价处于名义低位,未必就是买入的最佳时机,更具关键性的乃实质(经通胀调整)水平。举个例,1982年8月道指所处水平,跟1964年4月相差无几,但经通胀调整后,道指实质跌幅达70%。内皮尔认为,股市的实质而非名义水平处于低位,才是强烈的买入讯号。

另一个“熊底”出现于1921年,道指其时所处水平并不高于1899 年,但名义GDP 期间增长了383%,扣除通胀后亦有多达88%的增幅。与1982 年一样,强烈的买入讯号并非来自股市的名义低位,而是股价升幅追不上经济和盈利增长,形成估值偏低。

空头的“噩梦”

《大熊市启示录》初版于2005 年,该书问世后,内皮尔前先后三次接受《金融时报》访问。在今年9 月底最新一次谈话中,这位股市史家“熊风”不改,坚称标普500指数要跌穿500 点,这次熊市才真正见底。

回顾三次访问,第一次于2009 年5 月进行,其时美股触底不久,恐慌情绪虽稍纾,但不明朗气氛弥漫,勇于入市捞底者甚少。在那次访谈中,内皮尔称,美股经过短暂反弹后,两年内将再度“插水”,而触发大跌市的“罪魁祸首”,十居八九是升穿6厘水平的美国十年期债息。这位股市史家当时的关注点,主要围绕可能失控的通胀。

如今回望,内皮尔定下的两年大跌市时间表(最迟2011年春末发生),已过期足足两年半。再看他预期最有可能触发大跌市的因素——美国十年期债息——目前徘徊于3 厘上下,跟此君首次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的水平几无二致。

2011 年,内皮尔第二次接受《金融时报》访问,看空美股态度坚定不移,但对大跌市成因的判断,已由通胀变为通缩。

今年9月底第三度受访,内皮尔坚称熊市未结束、美股未见底之余,在触发“终极一跌”的因由中,引入了新元素:东欧经济体爆煲。

不难发现,美股见“海啸价”以来一直向上,内皮尔每接受一次访问,大市离他心目中的“终极熊底”又远了一点。他不在股市方向上转阵,只好不断引入新的理据以支持其持续看空的立场,哪管两年前担心的是通胀,今天变成忧惧通缩,明年轮到东欧,之后“出状况”的是非洲……

内皮尔的坚持,令老毕想起另一著名空头赫斯曼(John Hussman)。此君多年来一直“盼望”股市出现崩泻式下跌,不断“提醒”投资者,标普500 指数将大挫40%至55%。

赫斯曼对信念的无悔,从他坐言起行沽空美股表露无遗。就这样,由其管理的基金这些年估计差不多减值近半。那是否有点像为了不遭山火牵连,自己“先下手为强”把家园付诸一炬?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编辑 于晓娜)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