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新报报道,江晨国际(1069)已获股东通过易名为中国农林低碳控股,其实本身从事服装业务的江晨,部署转型已久,观乎股东会后股价企稳,交投明显增加,可见市场对此亦深表支持。
易名中国农林低碳
集团早于去年5月已按每股0.81元发行2,629.6万股可换股债券,收购于云南大理持有3,530亩林地的荣轩林业投资;其后集团又委任中港进行低碳投资专家郭信麟为行政总裁,加上收购中国木业经营的新业务,配合正名后的中国农林低碳可谓相得益彰。
此外,集团于上月24日宣布与四川剑阁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订,计划分阶段投资发展一幅40万亩以上的林地,并可获得每年不低于6万立方的采伐指标。
过去,投资者眼中的林业股,大多重林地面积大小,而忽略林木资源最大化。江晨是次则将整个林木资源全面利用,拓展木材产品及生物质燃料(即颗粒燃料)两大业务。
木材产品不用多作介绍,但伙粒燃料却是较新的概念。按原木经采伐后,在制作木材产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物,集团透过剩余物加工,便可生产颗粒燃料。颗粒燃料属可再生能源,其成本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低,亦较焦煤环保得多。随内地环保意识增强带来庞大商机,长远更可望打进欧洲的新能源市场。
生产颗粒挽颓势
颗粒燃料的最大成本来自运输,而剑阁县水陆空交通网完善,加上集团透过在邻近林区建设加工基地,提高成本优势,预计原材料成本可维持在每吨250元(人民币.下同),约为同行成本的一半,以现时每吨出厂价逾1,100元计,毛利率相当可观,如按计划半年内出产量达3至5万吨颗粒燃料伸算,利润介乎2,550万元至4,250万元,公司不难藉此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