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富士康 何必打通最后一公里-股票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11:25:1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作为一家资深IT代工企业,富士康却一直怀揣着打通流通渠道的梦。3月11日,万得城(MediaMarkt)正式关闭位于中国的7家门店。富士康和郭台铭进入零售领域的决心又一次遭到打击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作为一家资深IT代工企业,富士康却一直怀揣着打通流通渠道的梦。

3月11日,万得城(MediaMarkt)正式关闭位于中国的7家门店。富士康和郭台铭进入零售领域的决心又一次遭到打击。富士康持有万得城中国公司25%的股权。2010年,正是在富士康诚恳邀请下,万得城中国的主要投资方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才坚定了在中国发展的信心。

人们习惯把渠道的最后一环卖场,称作“最后一公里”,富士康一直想打通最后一公里。万得城2010年初到中国定下2015年门店数量超过100家的目标,富士康还认为过于保守,如今不仅100家店无望,连现有门店存活都无法实现。

富士康是代工巨头,其产品线丰富,而长期只能赚微量加工费,大头都被下游品牌厂家拿走,富士康自然心有不甘。没有渠道,是郭台铭的心结之一。这也就是郭台铭对打通最后一公里孜孜以求的原因。

但记者看来,富士康在零售领域的努力都是败笔。郭台铭先后打造了赛博数码广场、万得城、万马奔腾电器超市、敢创数码和飞虎乐购电子商务网站五大零售业务渠道。以上业务进展得都不理想。万马奔腾电器超市计划更像心血来潮之作,郭台铭支持返乡员工在3-6线城镇创业,这跟农业学大寨的方式无异。

退而支持专业公司来扬长避短,郭台铭投资万得城的计划也没错,错的是选错了对象。万得城在欧洲是强龙,但在中国市场其买断经营的优势无法展现,遭遇苏宁国美这两个地头蛇,不被打趴下才怪。

如此看来,虽然美其名曰“一公里”,但如果趟不过去,也就是遥不可及。

台湾承接了全球IT行业的产业转移,在大陆的成功台企也多是以代工为主,富士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其中原因,在于管理经验的承袭。中国台湾和韩国都从日本承袭了生产管理经验,这使得他们可以在低成本下快速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富士康产能扩张能力多次令人目瞪口呆,但在人才培训和管理方面,却依然游刃有余。

但是,在零售领域这种经验就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富士康缺少零售基因。即使富士康果真打通了这个领域,也会发现利润还可能没有代工高,代工虽然利薄,但富士康已少有竞争对手,可以以规模取胜。富士康如果真想进入零售领域,可以选取优质企业进行战略配置。

应该说,品牌商比富士康更有打通卖场的动力,而且距离卖场比富士康更近,但品牌商经营多年,也少有渠道,多数依靠经销商,进入卖场也要交买路钱。董明珠掌管的格力电器(000651,股吧)可谓强势,但查看其股东名单,就可知道格力电器对经销商如何笼络。近年来在终端有所建树的IT企业为苹果公司,2011财年自营专卖店的销售额只占其总销售额的14.81%。这个数据,还是建立在苹果产品强大吸引力的基础上。

郭台铭曾以一颗螺丝的中外差异,表达中国制造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更应该做的,是缩小这种差距。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