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渊
港股在2012年还是有不俗的表现。恒指从年初的18415点回升,连续攀升近三个月,发动第一波上涨行情,恒指曾一度反弹至21760点水平。不过,从第二季度开始,由于中央一直无法有效控制通胀,在连续紧缩银根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官方制造业数据出现连续下跌并破50警戒线,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落”的担忧。这波调整直到6月初才结束,在随后的两个多月中,尽管港股试图反弹,但无奈受A股的拖累,一直未能跟随美股呈现单边上扬态势。直至9月份开始,美国推出第三次量化货币政策,港股一改过去充当“夹心层”角色,脱离了美股及A股压制一路攀升。特别是最近一个月内,内地经济呈现复苏迹象,加上热钱不断涌入香港,港股屡创新高。展望2013年,港股能否继续朝牛市方向迈进,美国及中国两大市场的发展状况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美国市场。不可否认,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效果一次不如一次,但从客观角度看,它的确让美国从金融海啸中迅速走了出来,经济出现了复苏,失业率已从2009年的10.20%降至目前的7.7%。而占美国经济总量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支出也在近年来出现好转,特别是2012年5月份以来呈现连续上涨势头。(不过,10月份消费者支出出现减少,部分因素来自飓风造成的损失拖累。)因此,若按这个趋势推测,2013年的美国经济还是会延续复苏的步伐。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最近美联储的QE4出现了变化,首度将利率与失业率挂钩。这可能意味着美联储通过QEN来刺激经济已力不从心,甚至陷入尴尬局面。此外,欧盟经历了债务危机之后,经济复苏是个漫长的过程,美国想通过与其贸易来发展本国经济大不如前,这也是为何美国要重返亚太的重要原因。因此,展望2013年,除了考量美国经济运行状况外,关键是要看QE是否会持续,假如未来不断推出QE5、QE6……美股继续向上运行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我们再来看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在2012年经历三个季度的持续下滑之后,第四季度公布的数据终于让市场松了口气,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新回到50的临界点之上。而汇丰中国12月份制造业PMI预览指数升至14个月高点50.9,为连续第二个月扩张,更加奠定了中国经济已探底回升的基调。不过,展望明年的经济形势,有几点还是值得投资者注意:其一,工作会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过去几年中,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加大对企业税收优惠、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基建项目建设以及扩大内需等方面。不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股市来说并不乐观,因为过去的货币政策主要的重心是放在压制房地产行业以达到控制通胀目标。尽管,明年可能政策会有松动,但是,总体投放量仍会有控制,市场资金不会充裕,至少不具备牛市时期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其二,工作会议重点提到发展经济不能有水分。言下之意,过去确实存在企业谎报、乱报盈利指标,各级政府在上报投资项目中有夸大投资额度的情况出现。导致部分经济指标失准,影响中央对整体经济的把控。假如这个工作真正地落实下来,2013年的经济形势就不会很乐观,这也是为何这次工作会议中央主动将GDP目标降至7.5%~7%。其目的有两层含义,一是为挤水分给自己留有余地。二是暗示市场需要转变观念,不要把眼光老盯着GDP的高增长,而是要从实际出发,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
综合以上两大市场的分析,我们再来看港股市场,香港市场一直以来有其特殊性,过去基本依附于美股的走势,现在中国经济的崛起,很多时候会受内地市场的牵制。换句话说,至少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港股在总体上难以脱离“夹心层”的角色。展望2013年的走势,由于2012年底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热钱涌入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得到很好的补充,这对进一步推高股市有积极作用,再加上A股市场目前的态势也相当的不错。因此,个人预计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开始,两地股市继续同步向上的机会比较大,上半年有可能创出一个年内高点,而年中的表现可能会相对差一点,之后又会逐步收复失地。而从技术角度分析,2012年9月份开始,港股已步入牛市,确切地说是牛市的第一波,但这次的行情升幅的坡度远不及2003~2007年的牛市第一波。原因很简单,美国、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还处于不确定状态,这与2003年的情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这次更多的是受到货币量化宽松的刺激。全年来说,预计恒指的波动区间在25000~21000点之间。至于看好的行业,建议投资者可留意如水泥、基建设备供应商、新能源及农产品板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