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资料显示,思捷环球(00330)于11月7日即其供股权买卖首日,遭对冲基金股东 Lone Pine Capital LLC 减持5762.97万股供股权,每股平均价3.5元,Lone Pine Capital LLC 申报减持后持有思捷好仓为约2.19亿股,或占11.3%。
另外,非执行董事 Jurgen Alfred Rudolf Friedrich 亦在11月7日减持合计约277.68万股供股权即,相等於其持股可获配供股权,每股平均价3.291元、3.34元及3.425元,两者合计减持约为2亿港元。思捷今天收10.92元,跌1.8%。供股权(02949)收2.9元,跌4.61%,最多跌逾两成。
集资逾50亿用于品牌转型
思捷10月22日突然公布上市以来首次供股计划,建议每两股供一股方式,以每股8元供股,发行最多6.56亿股,集资最多52.5亿元,资金所得将用于其品牌转型计划。
同时,思捷公布截至9月底止季度业绩,撇除店铺关闭计划及北美洲业务,营业额按本地货币计算下降10.9%;按港元计算下降19.7%。同店销售增长由去年同期跌8.5%改善至跌0.2%,主要由于欧洲区同店销售增长由去年同期跌9.6%,改善至升1.1%。
分析指烧钱速度高过赚钱
思捷今次供股集资,用途包括重塑及重振Esprit(拓展选址信息)品牌、整顿产品动力、翻新现有店铺及销售点、向批发伙伴提供策略性支持以推动在策略市场之针对性扩张、发展供应链,以及推动未来扩张计划等。
从以上集资用途可见,集团明白到本身品牌老化,以及产品对消费者欠缺吸引力的问题,所以前三项用途均与品牌翻新有关。
惟品牌仍未康复便已计划进行扩展,未免太早。有关计划规模与重新建立一个新品牌无异。
其实,近年思捷已知道本身问题,并开始进行改革计划,如去年提出高达185亿元品牌转型计划,但至今未有成果。市场对其今次供股集资所进行的用途成效,实在存疑。
思捷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是市场共识,但在经营环境及本身品牌衰老的情况下,集团未能急流勇退及大幅止蚀,烧钱速度远远高于赚钱,令人更为担忧。
管理层对复苏欠信心 未持货者不宜沾手
对于供股集资,从集团行政总裁马浩思(Martinez)言论,亦可见对拯救业绩没有信心。马浩思说表示不知道业务何时见底;消费者反应难以预测,集资以预备漫长的复苏过程。
高盛亦发表题为仍有漫长路才复苏的报告,指原本预测思捷12/13年度每股账面值为12.3元,现在加上供股因素,预期每股账面值降至10.8元。根据其目标价定为账面值0.9倍计算,即新目标价为9.72元。
思捷周一(29日)将除权,供股权将于11月7日至14日买卖,由于其前景仍不明朗,无货者无谓买入。另外,供股所获股份要到11月27日才开始买卖,即所投资新股的资金会死锁一段时间,其间港股一旦出现大波动,难免蒙受投资损失,估计思捷复苏之路漫长,长期仍难看好,未持货者不宜沾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