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新闻中心
和讯网消息 虽然已完成全年目标近50%,但佳兆业的“激进模式”还是为市场所担忧。
8月7日晚,佳兆业集团发布7月份销售业绩称,7月份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合约销售面积为215648平方米,同比下降6%,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6782元。
“激进”模式
就7月份业绩的下滑,佳兆业集团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张鸿光向和讯网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与去年相比,公司今年这一时期的推盘量少导致的,去年公司主要推盘的时间在7、8、9月,今年则相对比较分散,因此业绩同比有所下滑也很正常。但如果从前七个月销售业绩来看,公司完成的还是很不错,对于全年165亿销售目标,公司很有信心能够完成。
据了解,截至7月底,佳兆业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累计合约销售面积达约1318247平方米,同比增长55%。另外,因地区组合变化,合约销售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下降19%到每平方米人民币6009元。
在佳兆业的合约销售中,西部地区与珠三角占的份额最大,分别是28%和26%。另外,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分别为17%、17%、12%。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分析师陆枫对于佳兆业取得这样的业绩并不意外。陆枫向和讯网表示,佳兆业一直都是走中低端的产品路线,伴随着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因此对房企的业绩起到一定正面效果。
但陆枫同时认为,佳兆业平均售价19%的下滑有点出乎意料。他认为,平均售价的下滑固然有公司所说的地区组成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在价格优惠方面过于激进,平均售价的下滑必然将给公司的利润率造成压力。
陆枫还指出,除了价格优惠方面过于激进外,佳兆业近期在拿地方面也过于激进,尤其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并不明朗的环境下,以举债的方式来拿地并不可取,因为现金流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拿地的风险
据观察,7月份佳兆业的拿地步伐颇为激进,整个7月份也是佳兆业今年以来拿地最多的月份。7月6日,佳兆业在辽宁省葫芦岛绥中以1.96亿元人民币购得四幅地块,这些地块临近佳兆业一现有项目
——葫芦岛绥中佳兆业东戴河。新购得的地块占地面积约260718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573580平方米,将建成住宅及商业项目。
7月13日,佳兆业通过私人谈判以约1.32亿元人民币取得江苏泰州一房地产开发公司51%的股份,进而持有该公司于江苏泰州姜堰经济开发区的两幅住宅及商业用地的权益。两幅地块占地面积约192005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385010平方米。
7月17日,佳兆业又通过私人谈判以8.14亿元人民币收购大连华灏公司及大连华普公司100%的股权。两家公司共同及直接持有一幅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东港区的服务式公寓/商业地块的全部权益,该地块占地面积约2661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19700平方米。
针对持续的拿地,张鸿光向和讯网表示,去年年底以来,土地市场的流拍现象增多,一直到今年4月份土地市场的成交才逐渐活跃,与此同时,一手房、二手房市场的销量也出现了稳中有增,公司选择此时拿地也是对后续市场的看好,而且公司拿的土地都是刚性需求型的。
然而,在佳兆业拿地的同时,其资金状况也不容乐观。今年5月23日,佳兆业宣布,公司与PAInternational Opportunity VILimited签订可换定期贷款信贷协议,达成了1.2亿美元的借贷。此次借贷的年限为首次动用日期后27个月,年利率为13.5%。
佳兆业当时表示,拟将此次信贷协议的资金用于再融资公司的现有债务、拨付公司现有物业项目及作公司的一般企业用途。
借钱拿地的方式在市场看来存在一定风险。穆迪在7月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运营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发商利用其所持的现金或银行贷款购地会导致流动性削弱,其弊端大于规模经济所产生的效益。
另外,穆迪还认为,佳兆业以深圳为基地,在华南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近年来该公司将其业务快速扩张至华北、西部及华中的其他大城市,力求实现业务多样化。由于佳兆业在大连开发商业地产项目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该城市购地将提高其业务与执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