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盈警再响,上市仅5个月的克莉丝汀预计中期业绩见红,原因之一是快速扩展门店令成本大增,而收入无明显体现。但讽刺之处在於,开店速度恰是公司上市时强调的业绩增长动力。
克莉丝汀上市时,计划将集资所得的41%用於开设新门店,39%为公司资本开支提供资金。当时其拥有约880间店,计划今明两年各开157及163间零售店,至明年底门店可达1,200间,涉资本开支1.25亿元人民币。
其中逻辑正是:上市集资主为开店,而开店速度为盈利增长动力,如今却对投资者道「开店过快致成本大增、收入无明显体现」,正是对门店扩张这把「双刃剑」掌控不佳的结果。
撇除新店未来可能的正面贡献,克莉丝汀已面对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压力,2008至10年度毛利率一路下行,分别为56.4%、53.9%及50.5%。公司归咎於期内占成本开支80%的原材料价格剧烈上升,以及2010年公司赞助世博的一次性费用所致.
当时,公司管理层预期,随著原材料、租金及人工的上升压力纾缓,2011及12年度毛利率情况将改善。去年年报显示毛利率改善至51.3%,但克莉丝汀现时又将今年上半年亏损的部分原因,归咎於最低工资上调令整体薪资增长,可见工资压力不降反升。
最后,克莉丝汀称上市前员工激励计划费用,及上市费用增加,亦是影响上半年业绩的原因。招股书披露,去年上市费用为1,73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