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10亿美金控股武汉新芯 中芯管家变东家-股票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9:04:2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一笔10亿美元的注资,让濒临出售的武汉新芯“起死回生”。5月12日,中芯国际(SMI:NYSE;0981:HK)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签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对武汉新芯公司进行控股管理。根据双

一笔10亿美元的注资,让濒临出售的武汉新芯“起死回生”。

5月12日,中芯国际(SMI:NYSE;0981:HK)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签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对武汉新芯公司进行控股管理。

根据双方披露的信息,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5亿美元。其中中芯国际占股66.66%,分阶段出资10亿美元;湖北科技则出资5亿美元占余下的33.34%权益。

自营交易:高盛文化蜕变的源头 议事厅:QE3笑里藏刀 二十只资源股价值解析 10股成逆市吸金王(名单) 4板块12股绘就双节淘金图 十大券商:大反弹将启 淘金26只涉矿概念股 [微博]新股虚高定价的后果很严重 [股吧]下周大盘迎来百点长阳

狙击美光

此前武汉市曾与美光洽谈出售

武汉新芯公司是中西部首个、也是唯一一个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2006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三级政府出资,投建武汉新芯公司,委托中芯国际经营管理,由此创造了国内首个芯片项目“托管模式”。中芯国际是大陆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2010年,中芯国际营收为15.5亿美元。

中芯国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宁国表示,明确合资模式后,将遵循“企业责任,赢利第一”来规划发展。3-5年内,合资公司投资总额将达45亿美元,其中2012年底前中芯国际就将投入10亿美元。

合资后的武汉新芯将主要生产40-65纳米存储芯片,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芯片产品,大部分供应大陆市场。武汉新芯月产能预计年内可达2万片左右;2013年底,月产能可达45000片,是现有月产能的9倍。

从委托管理到成为控股股东,中芯国际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9月,武汉新芯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总投资达100亿元,但运营一直不佳,目前仍处于亏损。2010年,武汉市政府相继与美国美光科技公司洽谈出售事宜,但最终均因有关部门担心外资抄底中国半导体业的质疑而搁浅。

通过此次注资,中芯国际将全面接管武汉新芯,从而结束托管历史,成为这家工厂的真正主人。湖北省有关各级政府也顺利“解套”。业内人士分析,通过中芯国际对产能的动态调配,武汉新芯月产能有望达到2万片,基本可以让财务维持在相对健康水平,武汉新芯明年有望扭亏为盈。

中芯扩产

未来五年计划投资约120亿美元扩大产能

中芯国际表示,相信合资企业将使双方受惠,并成为公司未来5年的扩充计划的“战略性元素”。王宁国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芯国际未来五年计划投资约120亿美元扩大公司产能,争取在2015年形成年产200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目前中芯国际的12英寸厂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武汉。

为了上述完成产能扩张目标,今年以来,中芯国际积极进行了外部融资。今年5月,中投集团和大唐控股分别向中芯国际注入2.5亿美元和4.5亿元人民币。不过,目前看来,融资数额有限,总计仅只有3.5亿美元左右,相应于中芯国际每年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尚有很大缺口。中芯国际表示,武汉项目的资金将透过长期银行贷款及外部股权投资拨付有关的出资。

半导体产业资深观察人士莫大康认为,合资积极的方面是找到了一种不依赖政府投资而是依靠市场的方法。中芯国际也可借此达到扩大国有成份股的目的(目前已达37%以上),可以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国家项目与经费支持,同时也稀释了台积电持有中芯国际股份的比例,目前台积电对中芯国际的持股己经降至5.46%。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