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限购令下,不受影响的三四线城市迅速崛起。4月12日,恒大地产(3333.HK)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其布局二三四线的战略优势显现,一季度实现198亿销售额,占年度销售计划近30%。
2011年3月恒大新开盘4个项目,分别为中山恒大绿洲、景德镇恒大名都、南充恒大绿洲、遵义恒大城,全月合计销售8亿元。4个新开盘项目均位于三线城市。
这是恒大二三线城市战略的缩影。恒大项目所处的大部分地区不属于调控热点区域,恒大已进入62个城市,三线城市占比63%;集团拥有的112个项目中,39.3%的项目位于三线城市。年内,集团三线城市尚有30多个项目计划陆续开盘。
恒大之外,碧桂园(2007.HK)、佳兆业(1638.HK)等深入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商也取得不俗业绩,三四线城市对房企的销售和利润贡献占比越来越大。
中房信报告指出,受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部分提前布局的企业表现突出。如碧桂园一季度销售约93亿元,同比增长45%;一季度销售面积约15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房企前三。
碧桂园控股公布的2010年报显示,其二、三线城市的土储占总土储约84%,其位于增城市(未限购)的碧桂园豪园在3月中旬推出200余套全新洋房单位,连续数日占据广州楼盘签约榜首位。
开发深入到镇一级的佳兆业,于2011年首季实现累计合约销售收入约12.07亿,其中大量的三线城市项目拉低了成交均价及总价,合约销售面积约14.56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由第二季开始,佳兆业计划每季度推出可销售总建筑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
一季度房企的市场表现和分化,引起了香港资本市场对于内房股的估值分歧和转向。多家券商表示,中资概念股有机会成为港股新一波升浪的火车头,尤其中资银行及房地产,在去年大受打击后,今年或将否极泰来。
其中,业绩增速明显、去化率高、布局二三线的房企首获认可。
自3月29日年报公布以来,恒大地产股价连涨6天,从4.00元港币涨至4月7日5.04元(股价为港币,下同),涨幅高达26%。4月8日盘中最高冲至5.15元,第三次刷新盘中最高价纪录,相比历史最低值反弹高达181.4%。
过去一个月来,27只香港内房股已平均上涨了7.3%,除恒大外,中海外(0688.HK)等在3月也大涨了20%左右。
但香港证券分析师亦提醒,虽然恒大等公司目前在三四线城市发展,但财务增长的压力也相应变大,尤其是在获取了较多的土地储备之后,其财务方面的杠杆也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