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恒大地产(3333.HK)在香港发布了2010年年报。根据其年报显示,2010年恒大地产营业收入为45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2009年57.2亿元增长700.7%;毛利133.7亿元,同比2009年19.5亿元增长585.6%;净利润人民币80.2亿元,同比2009年的11.2亿元增长616.1%。2010年底,恒大在建工程面积为2,397万平方米,较2009年同期的1,655万平方米增长45%;2010年竣工面积899万平方米,较2009年的119万平方米增长655%。
公司现金流充裕
在取得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恒大现金流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集团现金余额从2009年末的143.8亿元增长至199.5亿元,加上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人民币322.5亿元,集团累计可动用资金达人民币532.0亿元。
同时,恒大地产的毛利率由2010年上半年的24.3%上升至2010年下半年的33.1%,整体毛利率29.2%,符合市场预期。2010年上半年利润较低主要由于2008年底至2009年初售出的物业交楼从而拖低毛利率。因此随着订约销售均价上升,未来几年恒大地产的毛利率将持续改善。
2010年,公司共买入67幅土地,遍布全国49个城市,总面积5,112.6万平方米。其中34幅土地位于三线城市,占新增土地储备的50.9%。新增地块总代价约为3,300万人民币,每平方米土地成本为648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底,恒大的土地储备是中国发展商之冠,112个手头项目,总楼面面积9,600万平方米,遍布62个城市,包括3个省市、20个省会和39个三线城市。整土地储备每平方米土地成本约为520元人民币。
而由于在成本控制方面卓有成效,恒大核心业务利润以及股东回报率显现强劲增长。恒大地产2010年净利润人民币80.2亿元,成为最会赚钱的地产商之一,仅次于中海外。此外,集团2010年扣除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及财务担保回拨的核心业务利润为55.1亿元,同比2009年的2.9亿元,增长18倍,核心利润率从2009年的5%增长至12%。
与此同时,恒大2010年销售及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例为6.5%,同比2009年的31.8%,大幅下降25.3%;股东应占利润75.9亿元,同比2009年的10.5亿元,增长622.9%。
国际投行
调高恒大目标价
在恒大地产公布年报的同时,高盛也发表报告重申恒大地产的“买入”评级,目标价由6.52港元轻微上调至6.55港元。该报告指出,恒大已把大部分平均售价较低的项目于2010财年入帐,故轻微提升其2011年-2013年度基本盈利预测4%、1%、1%,至人民币0.56元、0.7元、0.71元;恒大仍是该行内房股首选,认为在调控环境下,其业务规模可以迅速扩张。
此外,德银也发表报告重申恒大地产“买入”评级,目标价由原来5元调高至5.8元,原因是恒大成功拓展二线城市,带动2010年的业绩表现理想。由于二线城市竞争激烈,恒大将努力拓展三线城市的发展,由于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三线城市的土地,相信投资回报较佳,预计2011年盈利增长势头会进一步上升。
而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发布会”上,恒大获评中国房地产企业500强第二,在城市覆盖榜单位列第一。其在建面积从2006年的179万平方米,上升至2010年的2397万平方米,是2006年的13.4倍,年复合增长率为91.3%;项目个数从2006年的17个,上升至2010年的112个,是2006年的6.6倍,年复合增长率为60.2%;项目所在城市数量上从2006年的7个,上升至2010年的62个,是2006年的8.9倍,年复合增长率为72.5%;合约销售金额从2006年的1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504亿元,是2006年的29.6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33.3%;合约销售面积从2006年的25万平方米,上升至2010年的789万平方米,是2006年的31.6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37.0%。
同时,恒大实行集团化紧密型管理和标准化运营模式也符合目前房地产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的行业发展趋势。2010年,前五大地产开发企业纷纷迈入年销售超500亿元的门槛,这些企业在全国标准化、项目流程优化方面均有卓越表现。恒大集团合作伙伴战略联盟、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以及全国性集中采购节约成本,展现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为打造精品产品提供保障,保证了恒大产品在各地的精品复制、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确保二、三线城市的快速顺利拓展。
预计2011年
销售突破700亿元
在3月29日恒大地产的全年业绩发布会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今年恒大地产肯定将超额完成700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至于3月份的销售数据,许家印称因为还没有公报,所以不便提前讲出来,但其还是表示三月份的销售数字不会比上个月少。
而对于有媒体提问各地陆续公布的房价控制措施,对恒大有何影响时,许家印称,“恒大坚持的是随行就市。大家可以从市场数据看出来,去年4月17日国家出台调控政策后,中国房地产成交量出现了大幅下滑,5、6、7三个月基本上下滑了40%到70%。那个大背景下,恒大是同比和环比每个月都在上升的。今年宏观调控出台后,我们二月销售了45多亿元,在香港的上市房企中销售量基本上是最大的。在3月份,我估计也不会在哪一家后面,销售量应该也是最大的,而且同比和环比都是增长的。”
工行国际的研究报告也显示,2011年前2个月,尽管楼市调控态势持续,但恒大地产仍订约销售合计142亿人民币,相当于全年目标的20.2%,销售势头继续保持强劲态势,确保公司今年销售可达标。公司订立今年楼面面积落成目标900-1,000万平方米,交楼确认收入目标600亿人民币。未交楼订约销售约为420亿人民币,占交楼确认收入目标600亿人民币的70%。
恒大布局优势
避楼市调控
对于恒大地产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战略,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表示,公司超前进入三线城市,但是对于一线城市公司从来没有放弃过。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如果有物有所值的突破口,恒大就会进入。之前收购深圳建设就是这样,这个公司在深圳最核心的地段有优良的土地储备,加上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国家特级建筑资质。这个时候,没有实力的企业是不敢拿的,我们收购这个项目顺理成章。所以恒大进入深圳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情况下遇到良好机遇才进入的,今后北京和上海要有这样的机遇我们也会进入。不会为了进入而进入,而是等待非常良好的投资机遇。恒大当前的战略中心还是三线城市。
此外,恒大地产相关负责人还称,“恒大去年有112个项目,2397万平方米的在建工程,按照恒大从开工到销售是半年的时间计算,112个项目已经在建2300万,还有一些项目是准备施工的,公司今年的可售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从这个数据来说,恒大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中可售面积中最大的企业,也是我们未来完成全年700亿元目标充满信心的基础。而且这3000多万平方米的可售面积大部分是位于中国三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刚性需求地带,都是有效地规避了国家宏观调控,我们的三线城市占了整个城市布局的63%,基本上都不在限购区域内。”
最后,对于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恒大地产有关人士认为,恒大在这方面具有超前的洞察性。“2010年国家宏观调控前恒大一月份和四月份两次融资,共融得13.5亿美元,四月份融资后的一个星期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开始了,其他的企业就无法进行发债。”而今年一月份,恒大还继续融资了14亿美元,现在国内银行因国家宏观调控信贷紧缩,而恒大的14亿美元,就是超前战略眼光的最好体现。并且在资金和土地获取的战略性方面以及许总说的人才储备方面,我们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这三个方面,决定了公司在今年或者是明年会产生一个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增长,这都源自于公司的战略。而北京的调控、上海的政策影响不到恒大,恒大会适应政策,但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