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萝卜一个坑,排队晋升,似乎一直是大多数办公室政治里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这种预设总是在给一部分人期待的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绝望。而且,一旦事情没能按部就班地发展,后果就可能不堪设想:一个坑没填好,一堆坑都毁了。
汇丰集团眼下就面临这种窘境。
准确地说,这只是一张“待空”的椅子——因为现任集团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要到明年初才去英国内阁报道,履新贸易投资国务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副部长级别。
但是上周里确定的对未来新主席的人选安排,已导致汇丰高层迅即换血。
上周五晚,汇丰证实了周内金融圈的传言——现任行政总裁纪勤(Michael Geoghegan)年底将离职,主管投行业务的欧智华(Stuart Gulliver)将接替纪勤,至于主席职务,由财务总监范智廉(Douglas Flint)出任。
上周中有英国媒体报道称,纪勤在被告知不在主席候选人之列后决定辞职,可怜地遭受媒体逼问的汇丰发言人当时还矢口否认。
在汇丰随即为此召开的电话会议上,纪勤承认自己没能获邀竞逐主席职位。但他声称没有因此感到不快,而是葛霖离职的决定触发他考虑自己的前途。
真是这样吗?想想看吧,汇丰自从设立主席、CEO的双驾马车以来,前后三任主席都是从CEO位置上晋升的。现在,不让人家顺茬升任,而且连客气一下都不肯,这教人家情何以堪?
汇丰的声明里说,范智廉的主席任命获得了提名委员会一致通过,获得了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核准。也就是说,板上钉钉了。
纪勤闹离职,汇丰董事会恐怕已经事先考虑到此等后果,但另一个人闹情绪,就肯定有些让人猝不及防了。
周日的消息,同样在挑选新主席时落选的汇丰集团非执行董事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也要撂挑子了,声称半年内辞职——汇丰周六还强调过,说桑顿仍将留在董事会。
了解汇丰内部政治的人解释说,原来桑顿也一直被视为接替葛霖的不二人选。曾经担任过高盛全球总裁的桑顿是葛霖两年前带进汇丰董事会的,据说当时葛霖和他手下的汇丰高级独立董事骆耀文(Simon Robertson)一起搞了个接班计划。
为了进汇丰,桑顿在别处损失不小,还放弃了在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的席位。桑顿现在的人生计划是,在明年春季董事会换届选举前辞职,除非——他说——董事会能说服他相信,集团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即使是这场人事地震的风暴眼——葛霖,内心也恐怕并不平静。汇丰原本的架构是由集团主席负责制定发展战略,CEO负责执行,但是纪勤今年初把他的办公室从伦敦迁到香港的同时,汇丰董事会也把制定战略的责任转给了他,葛霖相当于被剥夺了实权,有机会去做政府高官,干嘛不去。
而现在最有趣的是,英国两家在金融危机中表现最好、拒绝政府援助的大银行——汇丰和巴克莱,分别因为投行业务表现优秀,投行的负责人被提拔成了集团CEO。
要指望他们乖乖听政府的话,把银行按传统和投行业务拆成两半,恐怕门儿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