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正式上任的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一天后即迅速开始拓展港交所人民币产品的使命——他在北京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使香港又一次看到历史的契机,香港应尽快为人民币国际化“修路”,迎来20年的繁荣。
李小加是首位具有内地背景的“海归派”港交所行政总裁。港交所上周五公告显示,李小加年薪为720万港元,另加75万港元特别津贴和10万港元迁移费以及酌情花红,预计李小加的年薪最终可过1100万港元。
以李小加之前任职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的薪酬相比,港交所的工资明显较低,而且自2005年修订会计准则后,港交所已停止向管理层授出认股权,因此李小加可能不会获发认股权。
上周五正式离任的前行政总裁周文耀,寄厚望于李小加开拓港交所人民币产品:“我同李小加已共事3个月了(注:李作为候任行政总裁),交易所在他的领导下一定会继续成功。”
李小加果然雷厉风行,正式履新第二日就开始了人民币国际化从香港开始的“公关”工作。港交所原定于1月公布的“三年策略计划”,李小加决定推迟到3月公布港交所年报时一并公布。
在欢送周文耀的午宴上,他笑称向媒体“主动交待”:“我们的第三次战略规划,推迟到3月发季报时公布,主要是我们需要知道以后的动力在哪里,现在的成功动力是否还能继续。市场将往哪里走、我们应该怎么走,都需要认真研究清楚。”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在多个场合采访过李小加,当时他的名片头衔仍是“港交所候任行政总裁”。曾在《中国日报》当过两年记者的李小加,与媒体打起交道来游刃有余。他多次向香港记者表示正在学广东话,希望上任后能用广东话与记者沟通,但在欢送周文耀的媒体午宴上仍是使用他非常流利的英语发言,且相当幽默,用普通话称“吃水不忘挖井人”,用美式英语开玩笑称:“ 我长得还行,但不知道自己退休时是否能像Paul(周文耀英文名)那么英俊。”
李小加本月初在参加“2010香港经济峰会”时,即提出了港交所未来主要发展计划。发展计划的细节预计将在3月公布的“2010~2012香港交易所策略计划”中一一揭开。港交所内部高层人员感叹李小加和前任的风格“非常不同”。
“他想法很活跃,经常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在讨论策略会议中经常会问:‘为什么之前没有这么做?以后是不是可以这样做?’”该高层有着明显的“黑眼圈”,向记者承认最近加班不少,“两位行政总裁性格不同,设计的策略计划也会反映出来。”
港交所内部的“窃窃私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李小加投行经验丰富、监管和交易所运作经验却欠丰的担忧。李小加未来的路一定不容易走,他自称“无知者无畏”。这份自嘲也透露出他的自信和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