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0005)与内地合作伙伴交通银行(3328),就成立信用卡合资公司一事商讨多年,终有突破。但汇丰需支付6.58亿元(人民币 下同)的溢价,始能取得该合营公司的20%股权。此外,交行作为内地第五大上市银行,第3季业绩表现稍逊,录得73.2亿元,未能扭转按季倒退的形势。
交行昨日宣布,计划与持股19.15%的第2大股东——汇丰银行,就成立信用卡公司订立合资协议,并获董事会通过。汇丰发声明指,双方已进行深入商讨,将现有的信用卡合作业务,转移至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旗下经营。
汇丰掷11.6亿 仅持两成股权
汇丰是自2004年入股交行,并签订信用卡合作协议,成立太平洋(601099,股吧)信用卡中心后,便合作经营信用卡业务,截至今年9月底发卡量超过1100万张。现时成立新的联营公司,实为当年合作协议的延续。若获监管机构批准成立,将成为内地首家中外合资的信用卡公司,惟目前尚未有成立的时间表。
有趣的是,新的信用卡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25亿元,当中汇丰须出资11.58亿元(约占46%),但仅拥有20%股权,而交行出资20亿元,便获80%股权。汇丰解释,汇丰的出资额包括6.58亿元的股本面值溢价(即约1.3倍)。发言人指,由于这是汇丰在内地的策略投资,故存在溢价。汇丰将以内部资源支付。
交行副行长叶迪奇曾表示,与汇丰合作的信用卡发卡量,全国排名第四。今年上半年累计消费额为690亿元,按年上升79%。
昨日交行同时宣布第三季业绩,截至9月录得季度盈利73.2亿元,按季倒退3.9%,按年则微增1.5%,但略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74.5亿至75.5亿元。与建行( 0939)及中信行(0998)盈利按季回升比较,交行连续两季盈利按季倒退,亦较为逊色。
息差回升 净利息收入增14%
期内息差已有见底回升的象,净利差和净边际利率较第二季分别回升10个和9个基点(100基点为1厘),到第三季末,分别达到2.12厘和2.22厘的水平,带动净利息收入显着按季上升14.4%至173.88亿元。
可是,期内非利息收入并不理想,尤其与交易活动和投资类证券相关的收益,显着减少,营业支出按季大幅升30%,令税前营业利润倒退近5%。此外,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的可供出售证券,竟录得9.6亿元亏损,拖累纯利。
管理层昨日在分析员电话会议上,并没有解释期内非利息收入变动的原因,仅指出息差回升的趋势料可在第四季持续,「不过如果说会不会大幅扩大(息差)呢?应该不大可能,应是缓慢上升的。」该行副行长于亚利解释,主要因为央行年底前加息可能性不大,而且该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