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信泰富(00267.HK)公布中期业绩,上半年盈利为24.68亿港元,较2008年同期的43.6亿港元大幅回落43%。
主业不振,17日抛售国泰股权(00293.HK)将带来的约70亿港元现金,即使再加上自4月以来自亏损的发电业务、对中铁建(01886.HK)与上置集团(01207.HK)投资套现的合共25亿港元,仍“入不敷出”。
“我们已开始着手安排公司今后几年要偿还的到期债务,并在过去几个月落实了港币100亿元的新贷款。”26日,中信泰富主席常振明在业绩报告会上说。
标普企业评级董事卢文正认为,常振明接任,只是将公司的转型进程加速了。“对于现时的中信泰富,任何时候进行更进一步的非资产剥离,市场都不应感到惊讶。”
8月24日,中信泰富斥资15.2亿人民币,收购江阴特钢的股权;18日,中信泰富为旗下的无锡市地产项目,担保了两亿的银行贷款,又表示要提供最多达3.5亿的股东贷款。
上任之初,常振明便列出了中信泰富重点业务的四个判断指标:市场占有率、业务本身的发展前景、公司参与业务管理的程度以及能否与中信集团产生协同效应。目前看,公司已然作答资产重组之计,并下注。
业务的财务考量
在美林证券分析师Christie Ju看来,中信泰富的股价今年至今攀升163%,跑赢恒生国企指数达120%,缺乏基本面支持。“我们认为中信泰富的基础仍然薄弱。”其8月20日的报告预计,中信泰富净利润将按年下跌52%,特钢价格的疲软是主要原因。
这与中信泰富的财报相去不远。中信泰富的特钢业务收入自2008年同期的152亿港元,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60亿港元,成为跌幅最大的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泰富特钢年产量达700多万吨,为内地第一。其特钢项目包括江阴兴澄特钢、大冶特钢(000708,股吧)(000708.SZ)、石家庄钢厂。
据江阴兴澄销售公司总经理王文金介绍,中信泰富炒外汇巨亏并未对公司造成实质影响。目前,兴澄在华东地区300公里最优销售半径之内的特钢销售量占87%以上。
大冶特钢的半年报表现超出预期。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1.28 亿元,同比下降38.4,实现净利润1.12 亿元,同比下降46.6%。但“在钢铁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该业绩”。
不确定性来自石家庄钢铁。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信泰富确实有意出售其所持石家庄钢铁80%股权。“目前正与意向方处于洽购阶段,还未定下来”。
尽管中信泰富专门就市场传闻对石钢员工公开回应,否认目前有出售石钢股权的意向。但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石家庄钢铁的搬迁方案至今未定,光搬迁费用就需至少30亿元,势必带来诸多影响。中信泰富的资金链已紧张,因此,石家庄钢铁去留尚存在不确定性。
现金流对于仍在为澳洲铁矿项目以及内地房地产业务投入重金的中信泰富,重要性不言而喻。卢文正预计,在进行巨额的资本支出后,公司将持续产生负现金流。“2008年公司将3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基本花在了澳大利亚,而该铁矿项目在2010年投产后,才可能令公司的现金流好转。”他指出,在举债、大额投入未投产项目,主营业务收益下跌的综合影响下,公司持续产生负自由现金流。
常振明在26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称,暂时无意将持有的3%国泰剩余股权也沽出,亦无意出售两条香港海底隧道与HACTL股权。
其半年报显示,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以及来自中信1616(01883.HK)以及大昌行(01828.HK)的收益,均大致持平或有所增长。
地产蓝图
中信泰富对地产业务持不同态度。“预计今明两年中信泰富超过25%的投资支出,均被其地产项目瓜分。”卢文正说。
中信集团的态度是关键。在2002年,时任中信泰富副董事总经理的李松兴表示,房地产并非中信泰富重点发展的业务,而且在内地发展的项目,需要与母公司中信集团协调,并无优先发展权。但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房地产,一直没有上市,这令中信泰富这一资本平台的用处大增。
2005年,中信泰富被指投入130亿深耕内地地产项目;2006年,中信泰富更将香港“又一城”的50%股权转让太古集团,进一步集中资金发展内地业务。
如今,内地地产项目已成为中信泰富的业绩亮点。其在内地的地产业营业额自2008年上半年的2.61亿港元升至近年同期的7.52亿港元。
常振明进一步透露,公司已和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房地产签署合作协议书,后者将选择有前景的项目推荐给中信泰富,中信泰富可投资参股20%。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中信泰富在上海有多个发展中的商业和住宅项目,在长三角二线城市,包括宁波、扬州与江阴也有发展中住宅项目,普遍在明年或之后落成。
但仲量联行上海研究部董事周志锋25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少在上海的发展商已对写字楼供过于求感到担忧。“开发商们大部分都担心供应过量,而且需求的恢复还需时日,不少发展商已经打算推迟其项目了。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上海新增的写字楼面积或可控制在40万平米的水平,行业届时将触底。若发展商仍按计划发展所有写字楼,则明年的供应面积可能高达60万-70万平米,要消化这些库存,或令触底延迟至2011年甚至2012年。”
长三角二线城市则存在住宅项目过量之虞。“包括杭州与南京等地,每个地方都在造新城,短期住宅供应量可能过剩,仍未走出去库存化的周期。”周志锋说。总体而言,他认为长三角写字楼租赁市场复苏需时(出租率自两年前90%的高峰回落至当前的86%左右,租金则自最高峰下滑了超过三成),投资回报期也有所延长。
因此,中信泰富在业务取舍之际,地产业的风险将是其必须承受的后果之一。
高盛分析师Simon Cheung在25日指出,对于中信泰富主营业务的短期压力,市场其实已心中有数。“市场已预计到特钢盈利的不佳,在我们看来,投资者注意力的关键,将在于管理层对重组设想发布的市场指引。”
母集团支持
常振明26日强调,将寻求深化与中信集团的合作。就与中信房地产签署的协议,他解释称,发展内地项目房地产时,以内地地产公司的身份发展,资金调配上会较为灵活,但以外国公司发展时,以个别项目作为基础会需要较多资金到位,协议将能为双方谋求最合适的合作方式。
对于长三角写字楼市场在中短期面临挑战,中信泰富也在寻求分散投资。常振明透露,会加大地产业务的发展力度,会在广州、深圳、大连及东北物色机会。
此外,由于中信集团也涉足矿业,常振明称也不排除在这一业务上与母集团进行合作。
今年上半年,中信泰富铁矿开采业务税前溢利3.6亿元,相比去年为亏损1100万元。常振明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已经将所有的澳元杠杆式外汇合约重组为普通远期合约,预计汇率波动对铁矿项目带来的影响会相应减少。
一位央企铁矿石进出口业务负责人表示,铁矿石价格上涨已形成预期,从长远来看,中信泰富的铁矿石项目如果操作性良好,将具有很大的市场前途,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铁矿石开采成本很高,对中心泰富将构成资金压力”。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自去年年底以来,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地考察多处铁矿石项目,可见其发展铁矿石业务的计划已相当明确。
“公司确立的三大核心业务,均为高度周期性业务,公司的盈利波动将在今后加大。”卢文正说。
“作为母集团,中信集团在去年中信泰富的对赌合约巨亏危机中,给予公司很大支持。当时香港一度猜测银行会自中信泰富撤资,但由于中信集团介入,至今公司的银贷关系仍然稳定。在公司各项业务均有一定问题的当下,与其寄望将来业务在重组后逐渐改善,不如关注中信集团的支持力度。”卢文正认为,若非中信集团的背后支持,标普给予中信泰富的“BB+”(最高投机级别评级)也将不保。
对于管理层声言,没有进一步出售资产的计划,卢也表示:“不能说不能采信管理层的言论,但市场都预期,潜在买家的报价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