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消息 近十几个交易日来,港股两仪控股(0094.HK)一直呈高位盘整之势。作为一家林业上市公司,两仪控股自今年2月以来,股价一直攀升,从2月2日每股0.5港元升至8月25日的每股1.70元,上升幅度近2.5倍。
伴随着股价表现,两仪控股渐渐吸引分析机构关注。中国香港讯汇证券行政总裁沈振盈8月13日发表评论说:“两仪的最大股东Sino-Forest在林木业历史悠久,相信在资源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两仪的前景可以看高一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较早前炒资源股,而林木资源股一直为市场所忽略,相信现时正是投资者收集该股的时机。”
作为一家外资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两仪控股的主要业务为伐木、木材加工、推销售及销售原木及木材产品、制造及销售电子元件及产品、持有物业及投资控股。显然,在全球通胀预期下,林业股作为资源类企业,亦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2009年初,世界五大林业企业之一嘉汉林业国际有限公司(Sino-Forest Corporation)大幅增持两仪控股股份,加上以港币1.7亿元购入总值1.68亿元的可换股债券,拥有两仪共6286万股份,占2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而嘉汉木业若将所持有的可换股债券若兑为1.06亿新股,将令控股权提高到扩大股本后的40%以上。
嘉汉林业还是中国境内最大规模的外资商业临场运营商之一,其创办者之一的是香港资深企业管理人陈德源先生。公司于199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税上市(TSX:TRE),市值约港币300亿元,是可持续性林木行业的领先企业。嘉汉林业在1994年已开始于内地大力发展林业项目,它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黑龙江等9个省份管理34.7万公顷林地,主要业务为开发及供应木材纤维及原木,制造相关木制品。
两仪控股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2007年收购其附属公司Greenheart Resources Holdings Limited,接手Greenheart在南美洲苏里南约18万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的特许经营权和砍伐权,主要从事砍伐原木、锯木加工、推销及销售原木及锯材产品、物业持有及投资。于2008年收购位于江西及福建省10万公顷种植林木以及约1000万至1200万立方米木的为期30年的开发权,计划与嘉汉林业共同拓展中国市场。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部在8月3日发表《有关中国林木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林木产品中长期结构性短缺趋势明确,“林改”深入推进有望推动行业价值重估。今年上半年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强劲反弹,使行业需求筑底回升、景气逐步回暖。下半年出口恢复和地产活跃将推动行业景气进一步回升。鉴于行业景气回升、政策扶持强化等利好预期,首次给予林木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预计可能出台的利好政策包括继续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采取林业产业发展贴息政策等。
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森林覆盖率 18%和每公顷蓄积量67.2,远低于全球30%的覆盖率和每公顷110 立方米的蓄积量,我国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和森林储备量只是世界平均的22%和14.5%。但同时我国又是木材生产、加工、消费、进出口大国,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快速增长,另外,我国木材制品水平不高及持续大量出口到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和欧盟发达国家,也导致中国对原木进口量需求十分庞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将达到1.53至1.73亿立方米。其中硬木由于其密度高,可防虫、防蛀,全球对硬木的需求有增无减。在亚洲,印尼已经禁止硬木出口,马来西亚的出口数量亦已很少,巴西又实施全面保护,加上中国及印度经济起飞,对硬木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及全球对木材需求的强劲增长正是Sino-Forest及两仪控股的发展机遇。
2008年底,林业局称将争取继续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2009年6月1日起,中国提高了家具出口退税率至15%;2009年7月1日起,中国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20%下降至10%以下。各大利好政策出台,加之国内及全球对木材的需求强劲增长,将为Sino-Forest和两仪控股的联合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中信证券认为,林业企业从短期看存在业绩改善的可能性,从长期看存在价值重估的可能性,建议关注多公司主题性投资机会。
根据阿斯达克财经网提示给投资者的技术指标自动分析称:过去半年内两仪控股呈升势, 平均日成交量为 389万股。它是一种流通性较好的股票,适合频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