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恒隆地产发布截至今年6月底的中期业绩,成为香港市场上第一只公布业绩的地产蓝筹股。由于期内只出售了相当少量住宅单位,纯利减少69%至41.3亿港元。不过,其租赁业务持续取得强劲增长,租金溢利增加13%至34.41亿港元,其中上海的物业租金溢利增加19%至14.24亿港元。
来自内地盈利的大幅增长,使恒隆地产放开手脚,今年5月连续购入位于大连和无锡的两块土地,预计投资额分别为45亿元及20亿元人民币。目前,恒隆在上海、沈阳、天津、济南、无锡、大连等地共拥有约2000万平方呎(约等于186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以及18个项目。
恒隆地产(00101.HK)主席陈启宗对本报记者表示,恒隆在2004年制定了在内地发展的策略,开启了整个集团的起飞阶段。而他在内地的拿地策略,是要以便宜的价格拿到位置较好的土地,“我觉得这样的地块才是真正的‘地王’,如果仅仅是以高价拿地,谁不会做呢?”
内地低价拿地
从1992年进入上海发展“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算起,恒隆在内地的发展有17个年头了。陈启宗坦言,只要有好机会就会购入新土地,不过他买的土地绝不会成为所谓的“地王”,“以那么高的价格买入土地的发展商,多数会后悔的。我觉得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地王,是以最便宜的价格而得到的最中心地段的土地。”
陈启宗的逻辑很简单,而且他相信只要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还是能找到理想的土地。“早年我们刚进入上海市场的时候,土地买贵了,当时土地价格占总体投资的30%以上。但后来我们买入的土地都挺便宜的,现在土地价格占项目总体投资的比例约16%。”陈启宗说。
今年5月,恒隆地产购入一幅位于大连市西岗区面积约6.34万平方米的地块,计划发展一座总楼面面积约22.19万平方米的世界级购物商场,总投资额约为50亿港元。
同月,恒隆地产也购入一幅位于无锡市崇安区面积约1.67万平方米的地块,与目前已经在无锡市发展的“恒隆广场”相邻,作为该项目的扩建部分,使整体项目的总楼面面积扩大到37.68万平方米。
恒隆地产执行董事吴士元向记者透露,从各个项目的土地单价来看,目前恒隆地产拿到的土地都不贵。比如,无锡的项目为人民币300元/平方呎,天津是450元/平方呎,济南是360元/平方呎,沈阳是100元/平方呎。
算上新进收购了两幅土地,目前恒隆地产在内地的土地储备约为2000万平方呎(约等于186万平方米),而目前仍在洽谈的数个项目,陈启宗相信未来可能会陆续有新项目落实。恒隆地产在2004年制定的计划,是投资400亿港元于内地的18个项目中。目前已经投资的项目涉及383亿港元,接近完成计划。
尽管资本开支大增,不过陈启宗表示恒隆的资本状况良好,截至今年6月底现金净额达27.701亿港元,未动用的银行承诺信贷总额达172亿港元。
此外,受惠于续约时调升租金、优化租户组合,以及在内地扩充商场面积,来自上海的物业租金溢利增加19%至14﹒242亿港元。吴士元估计,未来一年,来自内地的租金收入会有10%的上升,最近两年看到有更多的租户向恒隆表示希望在内地开设店铺,在香港开设店铺的数量有所减少。
香港谨慎售楼
与内地的大展拳脚相反,过去一个年度恒隆在香港的发展相当谨慎。
在香港的物业销售收入从前一年度的63.35亿港元下跌99.84%至1040万港元,利润也由此前的35.52亿港元大幅下跌99.92%至290万港元。
陈启宗解释说,“集团的售楼策略一向清晰,不会改变,销售策略是为了将利润最大化,按照市场的情况来决定推售楼宇的步伐。今年初,很多人都估计不到楼市的走势会这么好,但是未来继续上升的幅度很难估计。香港的楼市表现好,主要因为银行借贷较为宽松、按揭息率低、供应量少,也再次出现的一些炒家。”
吴士元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市况向好,年底前将会推售一些楼盘,整个集团目前可供推售单位约有2000个。
根据摩根士丹利在7月31日发布的报告,估计香港的流动资金将持续推高资产价格,最乐观的预测是香港的住宅及写字楼租金在未来一年分别上升20%和15%。摩根士丹利将恒隆地产的目标价调升26%至25.9港元,不过维持减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