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16争
把握市场契机 寻求资本扩张
——访重庆机电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何勇
重庆机电股份公司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是重庆市耗时近两年所推进的“十大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案中诞生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尽管政府主导了上市的目标,但是重庆机电积极把握住了市场契机,寻求资本扩张之路,同时进行内外整合,实现将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日前记者采访了重庆机电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何勇。
上市为公司搭建国际化平台
证券时报:重庆机电去年上市不久便遭遇金融危机,市值也大幅缩水,对此,您怎么评价去年的上市举动?当时为什么没有选择A股上市?
何勇:重庆机电于去年6月赴港上市,那时正处于金融危机爆发前期,公司共集资13.06亿港元,应该说赶上了牛市的最后一班车。事实证明,香港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为重庆机电提供了接轨国际资本和展示国际化形象的平台。因为金融危机,上市以后公司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资产市值缩水的过程,但我们在去年那么差的环境下纯利增加了约12%,这充分证明了公司的基本面是好的,相信随着经济的好转,特别是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的扶持,重庆机电的良好表现指日可待。
之所以没有在国内A股上市,是基于一些现实因素的考虑:2007年7月,重庆控股(集团)公司等四家国有独资公司以发起方式共同设立了重庆机电,旗下直接拥有的控股和参股企业16家。由于新成立的公司无法继承过去的业绩,这一上市主体并不能满足A股上市需三年业绩的要求,所以境外上市就成了我们的选择。
公司将受惠于相关政策
证券时报:刚才您提到了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此外,从明年起,国家将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公司将怎样利用这一系列契机加快发展?
何勇:具体说来,国家在装备制造业、基础设施行业和大型工程项目方面的投入都将使重庆机电受惠。而出口退税的影响则是立竿见影的。金融危机前国内市场呈现供不应求局面,而国际市场却在放缓,所以公司出口一直处于较低的比重。随着外围市场复苏,一些高端产品出现了新的需求,公司也会加大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相信届时公司将在出口退税环节受益。
证券时报:重庆机电上市时所筹的约13亿港元之中,已预留了25%用作收购用途。能具体谈一谈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扩张的思路吗?
何勇:公司在并购方面的整体思路是必须要与重庆机电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公司在4月份已发出拟转让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和拟收购另一家海外公司股权的公告。在向外并购的导向上,我们重点考虑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收购对象所在行业是否有发展潜力,是我们第一要看的,那么第二要看的,就是企业内在运行、观念和经济运作上是否存在问题。除此以外,我们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人才,所以进行一项并购时,相关的人力资源是否准备好了也是至关重要的。
证券时报:说到綦江齿轮的交易,整体思路应该说是先通过增持以达到控股目的,再推动綦江齿轮与适合企业的合资,如果綦齿这个目前国内大型客车变速器领域的老大,与适合企业合资后,是否会将行业老大宝座拱手让与对方,而自己沦为缺少开发能力的配件加工厂呢?
何勇:重庆机电实现控股綦江齿轮,是我们的发展战略之一。以前与上海电气集团的合作,也主要是利用其资金方面的优势。由于上海电气(601727,股吧)方面有自身剥离非核心资产的发展要求,所以去年底在重庆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綦江齿轮51%股权和綦江綦齿锻造24.48%股权打包进行转让。重庆机电收购该股权后,我们将致力寻求合作发展空间以让綦江齿轮持续发展。
业务整体呈复苏迹象
证券时报:今年前两个月,公司机电产品主要业务的订单已经达到全年预订生产数量目标的60%以上。但在订单增长的背后,是产品价格的削减,对此,您怎么看公司下半年的毛利率?
何勇:下半年看来,核心产品的利润率将继续保持,而非核心产品的利润则将有一定的压力,有可能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公司的订单在今年一季度形势较好,4、5月份增长速度相对放缓,但整体呈复苏迹象。现在预测全年情况为时过早,公司将于9月出具中期报告,相信届时会有更为明朗的情况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