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百灵达工厂清盘调查:一个代工工厂的沉浮-股票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6:15:0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创始人弃子“在我看来,去年9月百灵达控股权的转让,是百灵达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百灵达深圳工厂干了十多年的刘星(化名)告诉本报记者。控股权转让,是百灵达工厂的命运转折点。2007年9月12日,

创始人弃子

“在我看来,去年9月百灵达控股权的转让,是百灵达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百灵达深圳工厂干了十多年的刘星(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控股权转让,是百灵达工厂的命运转折点。

2007年9月12日,于1984年创建百灵达的陈达,与收购方BJIL订立买卖协议。BJIL以每股约0.7414港元的价格,收购百灵达1.7265亿股(约71.46%股权),交易额约为1.28亿港元。该收购已于2007年9月17日完成。

百灵达主要从事小家电(电水壶、电熨斗、电暖炉及磨咖啡机等)代工业务(OEM),主要面向“欧美、澳洲、中东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其核心资产,正是位于深圳宝安的这家工厂。

刘星表示,“这十多年来,工厂生产一直很旺,没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在他看来,陈达要转让控股权主要原因可能是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老板两夫妻都70多岁了,天天从香港开小车过来,跑得很勤,也很辛苦。”

但百灵达一位中层王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2006年,百灵达出现的巨大亏损,这可能是陈达要将百灵达转让的主要原因。” 截至2006年3月的财政年度,该公司亏损1832.3万港元。2007年3月,百灵达盈利1348.3万港元,陈达迎来出手机会。

新的接盘人张曦,来自中国内地。“新老板张曦的管理与陈达有天壤之别,只是去年刚收购时到工厂来过一两个小时就离开了,之后极少过来,只是新来一个总经理陈阳。”刘星说。

在刘星这些员工看来,新老板到来之后,工厂的运作开始变得不正常了。

“2007年10月份,新老板接手后,从11月开始,工资就不正常发放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工厂倒闭。”刘星告诉记者,“原来我们工资是每月18日定时发放,但是去年11月开始,就分两次发放,一次发放几百块,今年7月份就分三四次发放了,每次一两百块,几十块都有过。”

刘星认为,这是“新老板的实力不行”。

据了解,在入主百灵达之前,张曦已是福邦控股有限公司(1041.HK)的实际控制人。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事制造及销售木材相关产品业务”的福邦,日子也不好过。2008年上半年,其木材业务业绩出现倒退。

福邦中期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木材业遭遇若干不利因素,包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及人民币升值,木材相关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增长率低于去年同期。截至200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之营业额为1066万美元,较2007年同期下降15%。毛利率为9%,较2007年同期减少5%。”

在自身遭遇经营困境之时,张曦四处出击,进一步加大了其资金压力。此前,其还收购了海产食品贸易及加工公司Prowealth Holdings Group Limited的20%股权,总代价1.21亿港元。

12下一页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