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不断有消息称,佑威国际身陷财务危机,欠下银行巨资无力归还,并遭到债券银行入禀法院申请清盘。
事实证明,这些消息确有其事。记者周四获悉,香港高级法院已经授权临时清盘人对佑威进行资产认定和保护。至此,佑威国际成为近期继宜进利 (00304,HK)及德发(00928,HK)后又一例遭受清盘的香港上市公司。
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表示,公司合伙人黎家恩及杨磊明已于10月6日接受香港高等法院委任,担任佑威国际的联合个别临时清盘人。
同时,德勤表示,如果被认为能够为佑威债权人取得最大利益,还将代表佑威参与讨论与谈判,其目的之一是重组佑威业务、运营及债务或出售其资产。目前德勤正与佑威管理层、债权人及其他关联方进行磋商,审核佑威业务,并向有意全部或部分收购佑威业务的有关各方征集意向。
截至记者发稿,佑威国际尚无相关发言和回复。
资金紧张 佑威曾积极筹款
据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经济环境呈现低迷,不少企业陷入危机,佑威国际也陷入了财务危机漩涡。据佑威国际此前公布的截至2008年3月31日的年度报告显示,上年度公司纯利大幅倒退约50%,同时公司资产负债却大幅上升,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其实今年下半年来,佑威国际曾想多种办法进行融资,但却未能给公司带来曙光。
据香港媒体报道,佑威国际在7月份时曾取得总额达1.5亿港元3年期银团贷款。参与银行包括中信国金(00183,HK)旗下的中信嘉华银行、恒生银行(00011,HK)、上海商业银行、CIMB银行及印度尼西亚银行BankMandiri。
另外,8月29日,佑威国际发出停牌公告,称等待相关公告出台。9月2日,佑威国际在联交所刊登了一则有关筹资的公告。公司宣布,建议进行股本重组,并按照1供5比例进行供股,集资2.14港元至2.34亿港元。
同时,据《每日经济新闻》从位于佛山的佑威旗舰工厂获悉,近两年来,公司多次向员工发起内部集资。
连日暴跌引来银行逼债
虽然积极地募集资金,但佑威国际面对的仍然是股价的连续暴跌。9月3日,在公告完毕复牌后的第一天,该股急剧下跌,收盘仅为0.045港元,较停牌前的0.089港元下跌了49.43%。
而随后几天,佑威国际股价一跌不可收拾。从9月3日开盘至9月16日收盘,不到半个月,该股累计跌幅达72%。
连日的暴跌,引起了佑威国际“债主”银行们的关注。
在停牌9天后,佑威国际终于发出一则公告,表示自公司股价于9月11日大幅下跌53.33%至收报0.021元后,部分贷款银行及金融机构,对公司偿还其现有债项之能力表示关注,并已暂停于公司的现有短期无抵押双边贷款,及冻结银行持有公司的现金结余。
此外,佑威国际还披露,在9月10日至26日期间,公司接获的催款通知书合计金额为8.5亿港元,同时公司表示,当前公司并不能满足有关还款要求。
公司在面临8.5亿港元的逼债后,坦言无还款能力,这被看外界认为是佑威国际走向清盘的直接原因。
其实佑威国际的债务远不止这个数。记者获悉,佑威国际的临时清盘人德勤合伙人杨磊明表示,佑威总欠债约13亿港元,包括上市公司担保银行债务约12亿港元,以及没有上市公司担保的附属公司债务则约1亿港元。
佑威品牌或被同业收购
据了解,早些年佑威曾在休闲服装市场上颇为风光,佑威专卖店遍布华南地区多个城市。
资料显示,佑威成立于1983年,创立初期为香港一家休闲便利服装连锁店,1989年创立佑威品牌,转型为一家具备自有设计队伍的服装品牌零售商。1993年通过在广东省发展特许经营业务而进入内地市场,2000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联合证券服装纺织行业分析师汪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的佑威品牌做得还不错,但是近几年其业绩却不断下滑,品牌影响力也不断减小。汪蓉认为,佑威极有可能被同业其他品牌收购。
另据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佑威国际还有被拯救的机会。杨磊明表示,佑威现正和2至3个有兴趣投资者洽购,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整体资产、在香港的零售网络及其上市地位均感兴趣。
杨磊明指出,佑威是颇具规模的零售商,尤其在内地市场有不俗的网络,由于佑威大部分业务仍在营运中,所以希望可以尽快引入投资者,并期望在2至3周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