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包括马云在内的一批企业家均发表言论或致信员工,做好准备过冬。但从上半年阿里巴巴的业绩看,相比传统制造业,电子商务仍然是处境相对较好的 “避风港”。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评价:“尽管全球经济放缓,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在2008年上半年亦稳健提升。”
卫哲说,阿里巴巴其实已经感受到了全球经济放缓、油价和成本上涨及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等所带来的影响。但他相信这是“短暂的现象”,长远而言,中国的出口商在全球市场中依然能保持竞争力。据透露,阿里巴巴将通过几项策略以帮助中小企业‘过冬’,包括降低电子商务的使用门槛,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开拓网络业务;继续在用户数的增长上加大投入,并继续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在过冬最重要的准备现金流一项,阿里巴巴期内经常性经营自由现金流量为人民币5.4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
内贸受惠最大 营收转向国内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中国交易市场的营业收入于2008年上半年增加至人民币4.816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84.6%,占总营业收入34.0%,去年同期则只占总营业收27.2%。这意味着阿里巴巴营业收入的比重正逐步转移至中国交易市场,且其在整个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半年内,阿里巴巴的中国交易市场较去年同期的222576名增加101752名,相比之下,国际交易市场较去年同期的22018名增加仅7748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某些以出口为主的客户更趋谨慎,延迟了新签或续签决定,导致这部分会员的增长相对缓慢。
业内投资者称,阿里巴巴的财报很多地方还说明了一个现象:中小企业的客户资源,由低附加值产业升级的愿望强烈,国内市场高达84.6%增幅也增强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这一点,在对比阿里巴巴与另外一家美国的B2B上市公司环球资源的客户数目已经也得到佐证。来自咨询公司JLMcGregor的一份报告认为,环球资源的客户比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会员更加依赖于外贸,这样环球资源每年的销售量低于阿里巴巴。比较截至6月30日的同期财务数据,拥有内贸支持的阿里巴巴同期营业利润率达46%,环球资源仅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