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新鸿基宣布将成都市锦江区的商住综合发展项目60%的股权分别售予恒基地产(00012.HK)和九龙仓(00004.HK),这一举动被视为新鸿基放慢内地投资步伐的佐证。随后,新鸿基缺席广州珠江新城东塔项目拍卖会,同时有消息称,公司有意放弃已与相关部门达成初步意向的深圳4个旧改项目。
黄奕鉴的表态,已基本上证实了市场的猜测。事实上,新鸿基2007年在内地的拿地节奏几乎可以用“激进”来形容。仅去年一年,公司就在广州取得3个项目,在成都则拿下2个项目,另外还与富力地产(02777.HK)、合景泰富(00268.HK)合作开发珠江新城的猎德村项目。在此之前,公司在内地已开工及待开工项目也不过6个之多,其中在杭州和无锡的两个项目,都是以华润置地(01109.HK)为主导的合作开发项目。
这也是新鸿基去年刚提出内地投资额占资产总值30%目标不到一年内,内地投资额的比重已迅速升至24%的主要原因。
今年新鸿基公布的2007/200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已达527万平方米,是一年多以前的3倍以上。虽然新鸿基在宣布其内地战略时,一再强调重点发展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但在实际操作中,新鸿基涉足的内地城市,已超过既定范围很远,除了成都、杭州和无锡这些“编外城市”,今年初,公司又在南京的河西区拿下一幅发展商办综合项目的地块。
在成都项目股权出让后,黄奕鉴做出放慢内地投资步伐的表态,显然是公司希望在过去一年“激进”拿地后的有所调整。
内地,兄弟之争焦点之一
始于今年初的郭氏兄弟权力之争,内地投资策略也是争执焦点之一。香港《媒体》的消息称,郭炳江和郭炳联在一份列数大哥郭炳湘罪状的文件中称,郭炳湘此前所做的诸多投资决定并不划算,其中包括多个内地投资项目。
追溯郭炳湘的“内地情结”,也许2003年3月他当选全国政协常委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郭氏家族在香港举办了庆祝酒会。在这次酒会上,当时公司的执行董事邝准则认为,这有助于集团在内地开拓商机。
但其弟郭炳江却在当天的发言中表示,郭炳湘出任政协常委后,将会花较多时间在北京出席有关会议,集团员工自会把香港的工作做好,“以便郭主席能专注于政协的繁重工作上”。如今回头再看,这次酒会似乎已暗埋伏笔。
之后,新鸿基开始尝试性地投资内地,直到2007年的“激进”拿地策略。但是,新鸿基土地储备倍增的2007年,正是内地土地价格急速攀升的一年。对于在拿地策略上一直相对保守的新鸿基而言,去年是否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地时机?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00013.HK),在内地最近的一轮大规模圈地是在2003~2004年期间。在最近两年,尤其是去年,和记黄埔在内地几乎没有拿地。
因此,一直力挺内地投资策略的郭炳湘,最终遭遇两位弟弟的“强烈反弹”亦在情理之中。经此一役,新鸿基虽然投资内地的目标未变,但短期内已不可能再增加新的项目投资。根据去年宣布的目标,余下的6%,只需要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即可,而目前新鸿基在内地的许多项目还处于待开工阶段,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工,内地投资额将相应提高,因此新鸿基放慢内地投资步伐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