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早在2003年底就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慧聪国际股价已经有两个多月没上过1港元了,尤其是本月20日公布其07年度财报后,其股价接连三个交易日持续下跌,昨日收盘价仅为0.345港元,持续着“仙股”的低迷姿态。而与此同时,内地的创业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准备推出。慧聪在香港创业板的“堕落”是否会冷却其他企业对内地创业板的热情?对投资者又能否产生积极的警示意义呢?
大众评判台
王灿:业绩才是硬道理
慧聪在港成仙股其实没什么,也与大陆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无关,即使慧聪在香港主板上市,如果业绩不好同样难免仙股厄运。纳斯达克、纽约主板也没有什么区别,毕竟股价要依赖公司业绩作支撑,没有了良好的业绩,再好的公司也难被认可。
励俊:创业板更注重成长性
慧聪国际资讯上市5年,股价持续低迷,是和其业绩有关的。内地创业板应该吸取经验,适当地调低门槛鼓励和吸收总盘小,但成长性好的企业,真正起到 “创业”助推的作用。
袁学培:投资者要擦亮眼睛
理论上创业板是橄榄型的,中庸的大多数,极差极好的股票两极分化。投资创业板就不能只看概念,而不认真研究公司营业情况了。在创业板只有沙里淘金,才有可能获得丰厚利润。
曹中铭:把关要严格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严格把关成为发审委与保荐人的第一要务。个人以为,在初期最好是那些能够连续盈利的企业进入创业板才稳妥些。慧聪黯然“成仙”,也警示内地投资者需更加注重其中的投资风险。
MSN主持 郝匀嘉
沸点特稿
创业板推出前应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慧聪的下跌归根结底是由于持续盈利能力不行,2007年度总营业收入只有区区2.79亿元人民币,亏损额达四千多万元。一家营收下降、业绩亏损的企业当然会被市场抛弃,成“仙”也就不奇怪了。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证监会的工作计划,今年A股市场必推创业板,意见稿也在上周开始征集。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创业板到底准备好了吗?
根据意见稿可以看出,创业板的门槛并不高。但笔者以为,关键点还不在于门槛的高低,而在于保荐制度、发审机制、监管机制是否准备充分,推出后是否会演变成一个过渡投机的市场。一旦出现过度投机市,其最终的发展之路必然会被投资者抛弃,其孵化创新企业的机能也会彻底丧失。笔者以为,在创业板推出之前,应在四方面下工夫:
一、保荐人制度的完善。保荐人无疑是审核的第一关,因此在制度上必须规定保荐人的责、权、利,若在一定期限内一旦出现与保荐承诺内容较大的偏差,就要追究保荐人的相关责任,制定有力度的惩罚机制。当前三年的督导期绝不能再缩短。
二、发审委在讲究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把关。A股主板市场在发审方面就存在一定的漏洞,让一些不良企业浑水摸鱼实现了上市。创业板与主板相比风险更大,造假成本相对更低,通过人为手段越过上市门槛标准并不难。因此,发审机构不但要讲究效率,同时也要讲究审核的质量,从而尽量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质量,避免以往在主板市场发生的事情再次在创业板发生。
三、监管制度的完善。当前主板市场监管制度仍然存在较大纰漏。如最近刚刚浮现的“融资门”,上市企业所有发起人辞职套现等重大漏洞。要避免这类事情继续在创业板身上发生。特别是企业所有发起人的套现行为,应该予以严格规定。不但要设置锁定期限,还要设定辞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准套现。如果连企业家自身都不相信企业的前景,那这个市场也就危险了。
四、创业板市场的定价问题。在主板市场,大盘蓝筹高价IPO已经给A股市场带来灾难,特别是中石油俨然是市场作空大盘的工具。在创业板市场,过高的发行价可能会让市场开盘之初就充斥泡沫,泡沫快速破裂的后果必然使市场一定程度的丧失融资功能。从当前的情况看,市场还未开,已经开始场外炒作股价,这是利益集团争取定价权的手段,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最后,关于创业板推出的时机上也应该予以把握。自2007年10月以来,主板市场跌幅已达45%,这种崩盘式下跌已经让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在主板不稳定的时候推创业板,不但主板市场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包括创业板的推出也有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